讀《扶輪問路》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扶輪問路》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扶輪問路》有感1
“弱冠即扶輪,花甲猶問路。鋒芒頓而折,迷途深且固。曾問生何來,又問終歸處。蒼天不予答,顧自捉筆悟。偶成篇與章,任憑退與錄。但得一二錢,隔街送藥鋪。錢本不足惜,命亦如擺渡。方信有神恩,游心需乘物。修行復修行,永恒復返復!
對于“扶輪問路”,史鐵生說這不僅僅是有個叫史鐵生的家伙,扶著輪椅,在這顆星球上詢問過究竟。也不只是說,史鐵生——這一一處陌生的地方,如今已經弄懂了他多少。更是說,譬如“法輪常轉”,那“輪”與“轉”明明是指示著一條無限的路途——無限的悲愴與“有情”,無限的蠻荒與驚醒……以及靠著無限的思考與祈告,去應和那存在之輪的無限之轉!
其實,旁觀者清,對于《扶輪問路》這本書的總結,終歸還是史鐵生對世事、對生活、對社會的一些現(xiàn)象的看法。從這些文字的表達中,我對他的一些觀點非常贊同。當然,也會常常出現(xiàn)不明白的地方,若非這些不明白,我倒會覺得這些見解不必寫成一本書,連我這些凡夫俗子都懂的道理,還需在書本上點明么?
史鐵生說:“我的生命密碼根本是兩條,殘疾與愛情!
對于愛情,他說是追求喜歡與愛二者兼?zhèn),而喜歡與愛又是不同的。喜歡是看某物好甚至極好,隨之而來的念頭是:欲占有。而愛,則多是看某物不好或還不夠好,其實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隨之而得的激勵是:愿付出。
也許是心智還尚小,看這話只覺得霧里看花,迷迷糊糊。不過卻是實實在在將喜歡與愛分得清清楚楚了。其中有段話:“以為愛你就不可以指責你,不能反對你,則會把愛者誤以為敵人!边@句話,我倒覺得可以從父母身上得到證實。為什么天下的子女都會覺得自己的爸媽啰嗦,都希望爸媽能不要指責自己,能不要管著自己,我想是因為愛。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父母不再約束自己,那么,自己才是可悲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自己的人,才是蒼涼的存在。天下的父母之所以處處管著你,之所以允許你做這個,不讓你做那個,無非是因為他們希望你更好,反過來,是因為在他們眼里,你是不夠好的,這就是書中所說的愛的表現(xiàn)嗎?
而喜歡,只是滿意、滿足、甚至再無更高的期盼,一味的滿意或滿足者若非傻瓜,便是“末人”的征兆,愛卻是理想,是要使不好或不夠好的事物好起來,使有“超人”的色彩……
對于殘疾,史鐵生說他愛命運:“上帝創(chuàng)造了無限種命運,更是你碰上的.這一種不可心,你就恨他嗎?設若那一種不可心的命運輪在了別人,你就會松一口氣怎的?此一處陌生的地方,不過是心魂之旅中的一處景觀、一次際遇,未來的路途一樣還是無限之問!
可見,他將自己的處境視為漫漫人生的“一景”,對于自己的病,他在《扶輪問路》這一章節(jié)中說到:“坐輪椅竟坐到了第三十三個年頭,用過的輪椅也近兩位數(shù)了,這實在是件沒想到的事……”“我問過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幾何?’他說:‘閣下爭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
而如今,十年已然大大超額了,他在向人們述說這段話時,并未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失望,更像是在述說一個故事,輕松的語氣讓人并不覺得壓抑。
我想,正是因為這份樂觀,才讓他走下了這段路。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人得了癌癥,醫(yī)生如實地告訴他,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這個人并未因此而絕望,反而用所有的積蓄去周游世界。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忘記自己的生命已走到了最后,每天都活在快樂中。死亡的鬧鐘準時敲響。然而,醫(yī)生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的病正逐漸好轉,甚至他還有希望活下去。
當然,我相信很多人會明白這是個鼓勵人們樂觀面對生活的故事,但是有多少人會相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想,這就是我們低估了樂觀的力量。畢竟,史鐵生本身就是一個例子,他用自己撰寫著一部傳奇……
當然,《扶輪問路》并未只寫了這些,還有對“老好人”的解釋和分析;有對“回歸自然”、“誠實與善思”、“‘自由平等’與‘終極價值’”等的理解與看法……
從他的筆下,我知道了愛情的本質,乃心靈戰(zhàn)爭的一方自由之地;明白了生命也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有限的身在,一種叫做無限的行魂。也終于了解了任何關節(jié)上都別自己忽略自己,不要堅定立場,而要堅定誠實,就這樣一直問下去,直到問無可問……
“投胎多不慎,老天未留情。弱冠身奪半,不惑腎回零……老妻孤且殘,何人慰其終?至此思情敵,私念鼓俠風!
我想,史鐵生就是這樣扶著輪問人生路的吧?直到問無可問……
讀《扶輪問路》有感2
橋是為了能過河的,總不至于有了橋你就來來回回的總去過河吧?
故,人以橋之美,自吳貫中《橋之美》,審視多于品橋者,橋之誘惑——未抵。引古,一方獨木橫立于河堤之上則稱之為“橋”,之后橋科技迅速發(fā)展,獨木橋、吊橋、弦拉索橋……美輪美奐的橋各自涌現(xiàn),發(fā)展到如今縱橫交錯的立交橋,人們對橋的審評也愈加熱烈了。
如今橋漸漸衍化成了裝飾景,自然屋旁也常有人挖一小渠,建一座木系板橋,倒也似回歸了田園自然。而此溪大可不必存在,亦或是本不需要建橋,輕躍便可越過。橋的最初創(chuàng)始者若是見到今日的橋種,必為目瞪口呆,也極大可能會去做“來來回回總去過河”一事。最初的橋僅為人們方便通過小河和便于運物,橋的事實用讓人們贊嘆不已。小小的方木橋上,來往人群面帶微笑的臉上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對橋的滿意。那僅是一種工具。這種工具方便快捷,它不僅減短人們過河的時間,排除了走長長水路的困擾,而且減輕了人們的負擔,即便運送大量的貨物,比之前節(jié)省的人力、時間都是不可估量的。隨著年代變遷橋的發(fā)展迅速起步,前途更是不可估量。
總不至于為了橋你就來來回回總去過河吧?
早聞《南轅北轍》的故事,期中那個背道而馳的人也確實可笑。假使現(xiàn)在,背道而馳是一種新時代個性,擁有如此多的金錢,技術高超的馬夫和體力健壯的馬的他,能夠達到楚國絕不費吹灰之力。擁有這般得力工具的他,選擇背道而馳,花費的時間何止一般人能夠想象,興許是一輩子。錢和馬是為了他能到楚國的,總不至于只是為了錢和馬你就背道而馳,總在去楚國的路上,為了體現(xiàn)工具的好和對他們的喜愛來來回回總去做這件事情吧?
史鐵生先生的這本書中,也講到關于“花錢的事”。財富的不斷飆升,伴隨的恰恰是道德水平的不斷下降和人類不斷的愚昧!
對于現(xiàn)在的社會,錢早已占具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人們對它的可求°與重視度早已超過一切。成為金錢的奴隸早已習以為常。有了錢,甚至可以買到情感,親情,愛情,友情……為了錢,多少人在疲于奔波,又有多少人變得扭曲了人性,猙獰的面孔,儼然失去了當年“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錢漸漸成為了人與人之間的那座橋,而地主霸收“過路錢”的情形也越來越多。社會慢慢擺出它自己的格局,形成一個大大的“賄賂”。
可是親愛的,互相爭斗的時候忘了它只是一種工具嗎?從前的人們創(chuàng)造出錢幣,僅想激起奮斗的目標,使人們擁有上進心,并非本性的廝殺!錢是為了讓你擁有斗志,生活得更好,總不至于有了錢你就以它為中心吧?
人們愛錢說的一點也不錯,它著實能讓你得到你想要的,還有別人得不到的。人們也喜歡錢,看見錢便會忍不住心潮澎湃,怪不得拾金不昧的人越來越少。即使,那也必須記。航疱X乃身外之物,它僅是工具而已。
關于喜歡與愛,史先生道:“喜歡與愛并不是一碼事!焙唵握f,喜歡隨之而來的念頭是:欲占有;愛隨之而來的鼓勵是:愿付出。由此也讓我聯(lián)想到了久遠代的地主,守在橋頭,留下買路財?shù)乃麄冇加校⒎菒蹣蚨贸鲥X財加固橋梁的愿付出。
一種工具他幫助你極好的完成了你想做的事,你喜歡他;可別愚蠢的因為喜歡他而來來回回重復地去做無意義的事,以致的在原地止步不前,周而復始的做無意義的事。目光要放遠些!
再如網絡,網絡是為了讓你了解更多的,總不至于為了網給你就天天抱著電腦吧!
我們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遙遠的地方去。
我們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讀《扶輪問路》有感】相關文章:
讀《自信》有感04-07
讀《魯濱遜》有感04-06
讀《鯨》有感04-03
讀《冬天》有感04-01
讀贊美有感03-29
讀《愛》有感03-28
讀《金翅雀》有感03-27
讀中庸有感03-27
讀《狗》有感03-20
讀《釣魚啟示》有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