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雪柿子》有感3篇
當(dāng)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雪柿子》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雪柿子》有感1
當(dāng)我翻開曹文軒《樹魚》這本書,一個個笑中帶淚的故事躍然紙上,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其中的《雪柿子》。
這是一個以大饑荒為背景的故事。整個夏季和秋季,天空沒有掉下一滴雨,所有的莊稼都枯死了。冬季來臨,這百十號人的小山村,家家戶戶,米桶、米缸都空了——一絲不剩、干干凈凈的空。
主人公樹魚是個孩子,在他看來,從松果里摳出的兩顆筆頭兒大的松子,是這個世界上最金貴的東西,可以讓他慢慢享用半天,更何況是他在山坳里發(fā)現(xiàn)的那掛了一樹柿子的柿子樹,讓他覺得跌入了夢境,他擁有了一樹晶瑩、玉石一般的柿子!但當(dāng)“死對頭”丘石兒餓暈后,他還是選擇將秘密分享給村里的孩子。最令我感動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承諾,一起守護(hù)這棵“希望之樹”。不管多么饑餓,哪怕餓到去乞討,都沒有違背“不能私自偷摘”的承諾,餓了就看看樹上的柿子,靠著這唯一的希望度過了那個漫長的冬天。
這篇故事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童真、善良與無私,他們都擁有晶瑩、玉石一般的心靈。這篇故事還讓我知道了一個我所不知道的苦難連連的年代。再看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那個貧窮、落后、人民吃不飽飯的年代。今天,人們的物質(zhì)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不愁吃穿,生活美好。
到底是誰讓中國在70年間農(nóng)業(yè)水平飛速進(jìn)步?說到這,全國人民必須感謝一個人,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研發(fā)的雜交水稻養(yǎng)活了14億中華兒女。如今,90歲耄耋之年的袁老仍在做著造福人類的研究,他不斷改良技術(shù),將雜交水稻推向世界。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70年前,柿子樹是希望之樹,靠著它,孩子們熬過了漫長的饑餓的冬天。70年后的今天,袁老種下了希望之樹,如今,這棵樹正日益枝繁葉茂……
讀《雪柿子》有感2
曹文軒筆下的文字,總是那么的純美,像一支婉轉(zhuǎn)哀柔的歌,從渺遠(yuǎn)的云煙中隱隱約約地傳來,確真而又似幻,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他的文字不變的主題,我想,那應(yīng)該是:歸宿。有人已找到自己的歸宿,也有人要一直尋覓下去,無休無盡。
【我推開窗/滿手回憶沙沙作響:《藍(lán)花》】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深秋。銀嬌奶奶一出場,就讓我覺得這必定是一個苦情滄桑的角色。她站住在村頭時,那身影顯得是如此落寞。當(dāng)然,事實也確實如此,漂泊了一生,銀嬌奶奶終究是回來了。銀嬌奶奶的故事,開始于一場幫哭。那一哭,銀嬌奶奶出了名?墒牵秊槭裁纯薜媚敲纯廴诵南夷?沒人愿意去了解。我心里倒是泛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悲憫。年少時父母雙亡,中年丈夫移情別戀,最后連唯一的女兒也離她而去。她坐在河邊望著一河秋水,沒有哭沒有鬧,只是對著秋秋靜靜地追思自己的小巧,那畫面是那么的悲拗動人。然而,銀嬌奶奶也是一個令我敬佩的堅強(qiáng)女子。她拼命地賺錢蓋房子,給丈夫和女兒添置新衣;在丈夫變心后沒有卑微地乞求,而是選擇帶著女兒離開,把房子留給了他;喪女后她也沒有尋短見,一個人孤苦地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即將葉落的那一刻,她回了鄉(xiāng),也歸了根?扇私K將會老,她再也幫哭不動,曾經(jīng)的輝煌不再,也就沒人再記住她。銀嬌奶奶幫哭了一輩子,她走后,卻沒有人為她哭一哭。但,那有什么關(guān)系呢?小巧會等著她,秋秋呢,也會一直守著她。
【戴月披星/是你在流浪:《瞎眼山羊把歌唱》】我覺得,這是一個悠長溫暖的故事,盡管,有著些許遺憾。丁丁是個傻子,一個沒有家人又丟了弟弟的傻子,仿佛是那么地不幸。但同時讓我慶幸的'是,他遇上了善良的盤鎖夫婦倆,還有那些在他走失后一齊出動尋找的淳樸村民們。他又是那么地富有靈性和智慧。他從不會被外界打擾,也不會來去匆匆而因此失掉初心。他會在放羊時抱著瞎眼山羊,只靜靜地注視著遠(yuǎn)方,傾聽著一草一木在歌唱?墒牵@樣的丁丁也是會犯錯的。他先是弄丟了瞎眼山羊,然后又丟掉了鈴鐺,還不聽盤鎖夫妻的話兩次偷跑出去,以至于后來遇到了兩只野狼;蛟S是傻人有傻福吧,瞎眼山羊和鈴鐺都被找了回來,而丁丁本真善良的初心和衣袋里兩天未吃的肉干也使其和山羊免受野狼的襲擊。但,丁丁也該是時候上路了,他要去找當(dāng)當(dāng),他的弟弟。至于那只瞎眼山羊,我想,也只有它讀懂丁丁了吧。夜來了,丁丁還在流浪的路上……
【彈指一揮間/你竟已遙遠(yuǎn):《金色的茅草》】我其實對文中的父親沒有一點(diǎn)好感,不僅性格乖戾暴躁,還永遠(yuǎn)鐵青著臉,仿佛宣示著他是那么的不近人情。不知道父親怎樣的奇思異想,竟然租下了一大片長著及膝茅草的海灘,他說要蓋上三間茅草屋,還讓青狗輟學(xué)幫忙。當(dāng)然,那態(tài)度是強(qiáng)硬的命令,甚至謾罵。他不會想去過問青狗的想法。青狗自然是不愿意的,他對父親的怨氣越來越重,他沒有母親,父親給不了他一絲的溫暖,家人的關(guān)愛對他來說只是奢望。父親發(fā)了瘋一般,每天一大早就起來打草,沒日沒夜地干著,讓青狗有些訝異、有些疑惑。那天晚上,父親很高興,草終于打完了。父親喝了酒,還點(diǎn)了一支煙。茅草沒了,因為那根煙頭。父親大喊大叫,幾近絕望。他說,青狗的母親,就因貧窮離開了這個家。三間茅屋,是他對她最后的承諾。父親的念想斷了,承諾終究沒有實現(xiàn)。青狗的母親,終于不可能再回來。彈指一揮間,你竟已遙遠(yuǎn)。
讀《雪柿子》有感3
暑假我堅持每天閱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該回家了》這本書中的故事--《雪柿子》。故事講了一個寒冷的冬天,大人、孩子都在受饑餓的煎熬,一切能吃的東西都沒有了。為了節(jié)省力氣,孩子們也不出門玩耍了,安安靜靜躺在床上,漫長的冬季像一條黑洞洞的隧道,似乎是無底的。主人公樹魚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來到后山,希望找到一些被遺落的草籽或野果。可是這短短的一段路耗盡了他所有的力氣,實在是太餓了,在山頂上他一頭栽倒了,滾到了山坡下。驚喜總是伴隨著意外,當(dāng)他醒來發(fā)現(xiàn)了一棵柿子樹,就像溺水的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樣,他正準(zhǔn)備爬樹摘柿子時,一路尋著雪地上腳印找尋他的父母和小伙伴們,發(fā)現(xiàn)了山坡下的樹魚,樹魚懷著私心沒有告訴他們柿子樹的事。在這些尋他的小伙伴里有樹魚的“死對頭”丘石,同樣因為饑餓,在回家的路上丘石單薄的身軀挺不住一下暈倒了,善良的樹魚最終還是把大家?guī)У搅耸磷訕湎,一群孩子歡呼著雀躍著……可誰都沒有摘一顆柿子,即使后來再饑餓,他們也只是看看。終于救濟(jì)浪運(yùn)來了,他們熬過了漫長的冬季。接下來萬物蘇醒,之后有了各種各樣充饑的食物。但是孩子們永遠(yuǎn)不會忘記那一樹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燈籠溫暖了那個寒冷的冬天。
讀完故事我深深體會到了那個冬天的寒冷與饑餓,小伙伴們的善良、無私的友誼以及他們那種無畏困難的決心。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我們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從珍惜每一粒糧食做起。生活中也不乏困難和挫折,我們要有信心和決心克服困難,陽光總在風(fēng)雨后!
【讀《雪柿子》有感3篇】相關(guān)文章:
讀《愛》有感03-28
讀《金翅雀》有感03-27
讀中庸有感03-27
讀《狗》有感03-20
讀《囚歌》有感03-19
讀散文有感03-19
讀《自信》有感04-07
讀《魯濱遜》有感04-06
讀《鯨》有感04-03
讀《冬天》有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