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工作等方面的諸多不順,自己心浮氣躁,神態(tài)飄忽不定。為了讓自己的精神得以放松,為了讓自己的心靈得以凈化吧,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來》細細品讀。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边@是書中卷首的一段話,正是這段文字吸引我繼續(xù)讀完這本書。它在給了我無限感動的同時也給了我一些啟發(fā)。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為青蛙的我已忘記自己是怎樣的長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階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態(tài)就明顯有心急的嫌疑!澳憧茨惆。v了幾遍還不明白嗎”“怎么到班里這么長時間還沒有把書拿出來”等的話語經(jīng)常不經(jīng)過自己大腦就熟練地從口中蹦出,說完后意識不到有什么不妥卻也沒見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讓自己心里添堵。文中的“媽媽”是個聰明、睿智、理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一個非常簡便卻又符合兒童身心生長的方法――孩子你慢慢來。這個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是也可以較好的運用嗎?
班里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發(fā)展水平不同,因此我們在教育時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發(fā)展水平高的學生,你有能力快點就快點,而對于水平稍低的學生,你慢點老師也等你。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2
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抽空把《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龍應臺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樸實的、豪情的、溫情的……各種各樣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歡。
這本書的篇幅不長,一個個小短篇,其實記錄的無非是母親和兒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這樣真實的文字,把那份濃濃的母愛一點點滲透給了讀者。
或許是做了媽媽的緣故,對于描寫親子關系的文章特別的喜歡?偰茉谶@些文字里找到共鳴,找到感動,也學到與孩子的相處之道?催@本書的過程里,心里都懷著一份感動,能感受到龍應臺對兩個兒子的涓涓母愛;對上天把兩個可愛的天使送到她身邊的感恩之心;同時看到她和華安、華飛的交流又會讓你忍俊不禁。
欣賞她處理兩個孩子之間關系的智慧,喜歡看她與華安、華飛的互動,佩服她能那么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話題,贊許她面對犯錯孩子所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動,那是做了母親以后自然流露出的對孩子無私的愛與付出,是每一個身為母親的女人都會有的情感,不需要誰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賜予每一個母親的母性。
合上書,心里滿滿的感恩之心,濃的化不開。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智慧的母親,我珍惜和兒子相處的每一段時光,我愿意陪伴兒子慢慢成長,同時也希望把這本書分享給每一位準備做媽媽,和已經(jīng)做媽媽的朋友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3
冬日的陽光淺淺淡淡,透過玻璃窗,灑在桌上干凈柔和。路上行人不多,偶爾會從附近傳出幾聲鞭炮響,節(jié)日的城市沒有想像中的喧囂。兒子趴在書桌上寫作業(yè),我倚在桌邊,展開書,心也安靜下來。今天要讀的,是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
這是一本記錄作者龍應臺的兩個孩子成長的散文,平凡的事件,淺顯的文字,展示著孩子的天真與母親的欣喜。印象中的龍應臺是《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里急公好義、言辭尖銳,為社會文明振臂疾呼的女中豪杰。而這里的龍應臺充滿母性的溫情,活潑溫暖的語言,還原出一幅幅溫馨的親子畫面。讓讀者看到、聽到、感受到,然后若有所思。
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方法。她用母愛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云、地上的花、路上的車……她和孩子們一起救出落難老鼠、照顧陽臺上的“客人”、放飛蜻蜓……她用身教告訴孩子要善待生命,熱愛自然。孩子的教育任重道遠,做母親的有時也有迷惘:要不要讓孩子接受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教育?怎么跟孩子解釋“神話、迷信、信仰”的不同?怎樣給孩子講《水滸》中的好漢行為?……母愛滲透在生活中的細微處。母親在耐心地付出,安靜地等待孩子的成長。因為她懂得:愛,首先必須是對幼小生命的尊重,而尊重緣于平等。因為她懂得:他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她會考慮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還很。划敽⒆臃稿e誤的時候,不會去簡單粗暴地指責……這個偉大的母親,不露聲色地給了孩子——善良、正直、誠實、擔當……
“有些經(jīng)驗,是不可言傳的。”慢慢來的或許不僅僅是孩子,或者說我們還都是孩子。慢慢來,因為成長需要時間;慢慢來,因為享受和品位也都需要時間。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4
游學期間,閑暇便拿出《孩子,你慢慢來》看看。
翻看的時候,感覺自己在與這位母親一起分享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
用心,感覺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成長中的喜悅和淚水。
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離奇。但又無數(shù)次的忍俊不禁,嘴角的一次次不經(jīng)意間的上揚。
龍應臺,讓我在她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中,感受到她是一個聰明的母親。而她的孩子是幸運的,同樣她也是幸福的。
在孩子的問題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豐盛禮物,更真切的感受,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更多愛。
看過《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我深刻感悟到,應當有寬容與等待中長大,慢慢的,等待生命的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溫柔的等待。
想起文中龍應臺在買花時,遇到幫她包花非常吃力的五歲男孩,她這樣寫道:“我,坐在敘陽殘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孩子,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她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有著用一生的等待的耐心和勇氣。而我,面對我的親弟弟時,我沒有耐心等待他一點一點的長大,更沒有勇氣窮盡一生去等待,而龍應臺卻為了不相熟的孩子瀝盡心血,她比我們少了一點怨氣,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菲薄,她的心境是那樣明亮。
我相信孩子的世界中,總有大人理解不了的模樣,“慢”很重要,慢慢的等待。
“不要忘記這些過去的記憶,因為這些記憶,會跟著我們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過,它們不像我們兒時那么的明顯!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5
我曾經(jīng)無意間見到過這首小詩,當時看的時候就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一個成年人一位母親需要有多大的耐心多大的智慧等著孩子,讓孩子慢慢來!直到有一位同事向我推薦了中國臺灣作家龍應臺的散文集《孩子你慢慢來》,我才有機會慢慢品讀了作者作為一位母親的耐心和智慧。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回想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在我的記憶中,曾經(jīng)無數(shù)次遭到爸爸的訓斥,或者因為和小伙伴在河邊釣魚回家晚了,或者因為一次作業(yè)沒完成,或者因為在外面玩泥巴的時候把衣服弄得很臟等等,更不用說聽父母給我耐心的講解問題,小時候的好奇心可能就這樣慢慢的磨滅了。但是龍應臺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充滿了耐心,她不會厭煩于和安安的對話以及安安的問題,反而還會和安安互動,滿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發(fā)提問,從不厭倦,哪怕安安的話還說不完整、表達不清。
如今身為母親的自己,從中得到的最大的啟示就是要對自己的孩子有耐心,耐心地給孩子講故事,耐心地解答孩子的任何問題,耐心地面對孩子所犯下的任何錯誤。當作為家長擁有了耐心,那么對孩子的尊重、理解和愛才會恰到好處,避免走進兩個教育誤區(qū),要么過分的溺愛,要么經(jīng)常的訓斥和大罵。
身為教師的自己,對待學生又何嘗不需要足夠的耐心呢。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6
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首先被這本書的封面吸引了,在秋季一條鋪滿橙色落葉的馬路上,一個孩子靜靜地低著頭,仔細的看著地面上的各種形狀的落葉,他像是一個探索家,在厚厚的落葉中尋找著新大陸,也許他的母親就在不遠處,遠遠的看著他,陪他慢慢的走著。
很喜歡這本書的卷首語,傳達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靜逸的感覺,“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書里記錄了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和每個家長遇到的一樣,有讓你出乎意料的驚喜,有讓你不知道如何解答的困惑,有時讓你感受到暖暖的溫情,有時又讓你怒氣沖天。每個家長都知道碰到這些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這個古靈精怪、奇思妙想的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nèi)滩蛔逃査麘撛趺礃,會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總是很欣喜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難以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時間很快,我們是否陪孩子認真走過,一晃孩子已經(jīng)上了小學了,在參加孩子家長會的時候,坐在孩子的小課桌后面的時候,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不同的時代印記了每個時代兒童成長的經(jīng)歷,當我們做為家長時能深深感受到,這是又一種經(jīng)歷,和孩子一同去重新認知一個幼小生命如何成長,去品味我們兒時未曾仔細體味的童真,孩子,我們和你一起慢慢走。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7
《孩子你慢慢來》是劉英老師在上學期一次家長會上提到的,剛好在彩虹魚給孩子選書的時候看到了,有兩個版本。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背景是黑色的,十年紀念版。這個版本里的第一張彩頁是我看的第一個版本的封面。一個穿藍衣服孩子在落了一地樹葉的鐵軌旁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我特別喜歡這張照片(長長的路 慢慢的走)。兩個版本內(nèi)容一樣,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像日記,更像散文。其間夾雜著一些照片,每張照片都是那么溫馨——孩子那么可愛,環(huán)境那么優(yōu)美!逗⒆ 你慢慢來》簡簡單單的話包含了千言萬語的愛,充分體現(xiàn)了母親的仁慈包容。
讀完這本書,不禁被龍應臺內(nèi)心深處的母愛所打動。書中講述了一位母親照顧兩個兒子的生活點滴,比如送孩子上學路上見到的景物、給孩子選童話書、孩子犯錯后循循善誘的教導等等。我是一個四歲孩子的媽媽,我也很愛自己的孩子。也走過龍應臺女士走過的路,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和感受,也不止一次的想為孩子做些什么,比如記錄孩子的成長、養(yǎng)育的艱辛、我們共同的快樂等等,在未來的某一天作為做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他,終因瑣事放棄。更多的是在教育孩子時失去耐心而面目猙獰,惡聲惡氣。和龍應臺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在成長過程中,他需要的是尊重,是你投入的和他做在你眼里多么的'微不足道的事情,是你在承諾遺忘后用心的道歉;需要的是平等,是你蹲下來與他進行的交流,是犯錯時耐心的糾正;需要的是愛,是不開心時你溫暖的懷抱,是做對事情你鼓勵的目光。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8
我愛讀書,卻不甚讀教育理論的書,枯燥的字眼很難讓我靜下心來。手指在幾本書脊上徘徊,最終抽出《孩子你慢慢來》!昂⒆幽懵齺怼边@幾個字尤其入眼,這個求快求精的時代還能有這樣一隅安靜的角落??這幾個字那么的包容,又極具魔力,吸引著我讀下去。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這是《孩子你慢慢來》中序篇《蝴蝶結》中的一段文字。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于其中。于是,我一有時間就打開書本,完完全全投入于閱讀中。沒有音樂清茶相伴,就是那么簡簡單單地閱讀,樸素真實的文字沁入心脾。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成長的快樂。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感覺到在笑,那種嘴角輕輕揚起的笑。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讀的時候總是自然而然的想起自己當媽媽的情景,想起小人兒成長的溫馨片段。
在整本書里很多溫情的片段,帶給人暖暖的感覺。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9
作者龍應臺,這本書里作者以散文形式描述一個母親與三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它不是對傳統(tǒng)母職的歌頌,是對愛的升華和生命本質的表達。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是培養(yǎng)孩子的起跑線,與其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直接打造成財富。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現(xiàn)在孩子的教育是我們大人還都沒有成長,知識不等同于智慧,無法同頻就無法溝通。學習教育,任何時候都不算晚,沒有捷徑,不能速成,只有耐心和堅持。我們靜待花開,如果不開花那便是參天大樹。人生別回頭,也別猶豫,太急沒有故事,太緩沒有人生。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頭腦的智慧與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擁有是一顆不老的童心,一個生生不息的信念,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自由的心態(tài),一份喜歡的工作,一個安穩(wěn)的睡眠,還有一切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配擁有幸福生活,走到哪里哪里都是幸福。你終將明白,孩子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歡樂不是成績,而是陪伴。不是你上輩子造了什么孽,才會輔導他學習,而是你們修了幾輩子的緣,才會有今生的相遇。
珍惜吧,趁他翅膀還沒硬,還躲在我們懷抱,趁他還沒有長大,你還沒有老。趁他現(xiàn)在還跟我們在一起。說到底都別再羨慕別人家有什么樣的兒子或女兒,不必太過強求,有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0
我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抽空把《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龍應臺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樸實的、豪情的、溫情的、各種各樣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歡。
這本書的篇幅不長,一個個小短篇,其實記錄的無非是母親和兒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這樣真實的文字,把那份濃濃的母愛一點點滲透給了讀者;蛟S是做了媽媽的緣故,對于描寫親子關系的文章特別的喜歡?偰茉谶@些文字里找到共鳴,找到感動,也學到與孩子的相處之道。看這本書的過程里,心里都懷著一份感動,能感受到龍應臺對兩個兒子的涓涓母愛;對上天把兩個可愛的天使送到她身邊的感恩之心;同時看到她和華安、華飛的交流又會讓你忍俊不禁。我欣賞她處理兩個孩子之間關系的智慧,喜歡看她與華安、華飛的互動,佩服她能那么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話題,贊許她面對犯錯孩子所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動,那是做了母親以后自然流露出的對孩子無私的愛與付出,是每一個身為母親的女人都會有的情感,不需要誰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賜予每一個母親的母性。
合上書,我心里滿滿的感恩之心,濃的化不開。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智慧的母親,我珍惜和兒子相處的每一段時光,我愿意陪伴兒子慢慢成長,同時也希望把這本書分享給每一位準備做媽媽,和已經(jīng)做媽媽的朋友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1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名叫《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看了這本書,也讓我想到了許多小時候的事情,書中每個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寫的是一位臺灣的媽媽通過自己教導小孩的過程,告訴每一位家長,孩子是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的,通過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入歧途。
其中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我,坐在夕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段話讓我很感動,因為只是扎一個蝴蝶結,媽媽卻可以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孩子扎好,讓我想起了我小的時候---
那一次,我正寫著作業(yè),媽媽走過來看著我,我寫的更認真了,怕寫的不好媽媽會說我,我正想著,媽媽叫了下我“馬聞悅,你這是怎么寫的作業(yè)啊,你的握筆姿勢不對!”媽媽看著我,給我做了個示范接著說:“看到了吧,正確姿勢是這樣的,像你那樣握筆是寫不好字的!
媽媽手把手教我握筆姿勢,生怕我以后的字寫的不好看。那天,我學了一下午,也耽誤了媽媽一下午時間什么也沒有干,但還是沒有學會,媽媽沒有說我,也沒有怨我,只是讓我慢慢地學慢慢地改,后來很久之后我才改了握筆姿勢。
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我們很多人都會經(jīng)歷過,這里面的許多事情我們都覺得很熟悉,內(nèi)容也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我很喜歡這本書,相信看過這本書的同學也一定和我一樣,會很快地喜歡上它。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2
第一眼見到《孩子你慢慢來》時,就買下了這本書。毫不猶豫的原因是,我曾見到老師的桌子上放著這本書,我很好奇,是什么故事讓老師都會去看一看。讀完這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是“母愛”和“親情”。
這本書的作者龍應臺我并不熟知,但看了這本書后,我可以很肯定,這是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書,記載了龍應臺的兩個兒子華安以及華飛成長時的一切、全部,雖然并沒有一絲一毫都寫出來,但是散文中的情感卻足以表達了一切。
華安比華飛大四歲,他們互相笑稱對方“葛格”和“底笛”,這讓我呢感受到了他們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誼,從一開始的華安對華飛的“敵對”,到后來兩兄弟的打打鬧鬧,之中有一條無形但圣潔的紐帶拴住了他們之間的血緣。有時不經(jīng)意的打鬧,完全漏出一種特別的氣息。
還有他們的母親——龍應臺。龍應臺在這本書里扮起了嚴母、慈母的形象。她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對德國的教育方式大驚小怪,在一方面比較嚴格,在另一方面又是另一回事了。我真希望全天下的母親都能像她一樣,牽著孩子慢慢來,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雖然華安和華飛一開始并不友好,但隨著時光飛瀉卻像蜜糖一樣甜蜜、黏黏的。我和姐姐也是如此哦。一次我去姐姐家玩,不知怎么的,姐姐對我開始冷淡起來,我一時氣憤也不去理她,但是過了一會兒,我們又和好如初了,又相互依靠在一起玩耍了。其實啊,親情就是這么easy呢!
讀完這本書,我想說:珍惜眼前的時光和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3
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書,很早就聽過,提起龍應臺,第一反應是她的散文《野火集》。我會以為那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的散文。這里的龍應臺全然沒有《野火集》里的憂國憂民,呈現(xiàn)于書里眼前的只是一個母親,愛著她的兩個孩子,僅此而已,卻使我產(chǎn)生了更大感動與共鳴,差不多是一口氣讀完龍女士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這書適合所有已經(jīng)或將會成為母親的人看,適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過,這本書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龍應臺所有文章中最特別的,它們完全是溫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誠如封底所言:“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tǒng)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
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里都會流露出一點女性獨有的筆調(diào),但是看她的文章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是個男作家寫的。而這本書則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女性的感受,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所以充滿了溫馨的感覺。如天上的云,一團團一塊塊的,有時白、有時黑,云的背后是藍色的天空,偶然飛機經(jīng)過時有長長的尾巴,把天空分開,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xiàn)龍應臺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諸如送孩子上學時見到一景一物,嚴選孩子看的故事書,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這些平常的事,描寫得細膩動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4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送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愿意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去等孩子扎好那個蝴蝶結?吹竭@里,我不禁仰天長嘆,看看現(xiàn)在那些奔忙于課外班的孩子們,周末比上學的日子還忙。唉,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他們嘆息,具體在這個方面,美國 和中國也是十分不一樣的,美國是給孩子些時間,讓他們探索一個問題,但中國是某段到某段時間做某事,孩子們還沒有探索透某個問題,就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無法探索透問題也就失去了探索的樂趣,而美國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問題,也有自己的自由。()比如:上課時不給老師通報一聲就去上廁所,在中國你可以試試,看老師不批死你才怪,F(xiàn)在的社會,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是以為自己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孩子并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就像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而我們正在把他們催熟,正在拼命地把它們往外拔,就像現(xiàn)在版的拔苗助長。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所以讓孩子慢慢走好他的一生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5
暑假里我讀過的書中,我最喜歡《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的作者是龍應臺,它講述了龍應臺和她的兩個兒子華安和華飛發(fā)生的故事,生動地體現(xiàn)了兒童的天真、童趣和龍應臺對兒子深深的愛。
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華飛、華安和他們的朋友一起在華安家的大院子里玩,他們在墻角發(fā)現(xiàn)了一只卡在墻洞里出不來的老鼠,覺得它很可憐,想要把它從墻洞里救出來,又怕把老鼠弄疼,于是叫龍應臺幫忙。龍應臺聽到要讓她與老鼠“親密接觸”,頓時渾身起雞皮疙瘩,但孩子們百般請求,好硬著頭皮,用紙包著老鼠前身把它拉出來。孩子們躲在她后面好奇地看著。突然,老鼠被拉出來了,龍應臺沒捏牢,老鼠慘叫著,飛快地從草地上竄走了,嚇得龍應臺倒在了地上,孩子們也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龍應臺沒有因為做這件事受驚而生氣,而是覺得孩子畢竟是孩子,得慢慢來,便一笑了之。
我小時候,也經(jīng)常干一些愚蠢可笑的事,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上完廁所,沖完馬桶,覺得很奇怪:馬桶可以沖掉那么多東西,那最多可以沖掉多少呢?于是把廁所里的那卷衛(wèi)生紙一股腦兒地全扯進了馬桶里,然后按下沖水按鈕。結果馬桶被堵住了,廁所里“水漫金山”。爸爸知道后,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我很委屈,想:我又不知道馬桶會被堵!唉,為什么我的爸爸就不懂得讓我“慢慢來”呢?
童年是天真爛漫的,希望我們的父母像龍應臺一樣,珍惜我們的童年,讓我們“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5篇)】相關文章:
讀《告訴孩子你真棒》有感03-10
讀《告訴孩子你真棒》有感(5篇)03-10
讀《告訴孩子你真棒》有感5篇03-10
你和孩子的情緒掌控能力如何07-02
你未來的孩子長什么樣?03-27
讓女孩子喜歡你的技巧03-29
男孩子,為什么你找不到女朋友03-22
《習慣決定孩子命運》讀后感3篇03-05
測試一下你的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吧02-25
你的鞋透視你的性格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