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15篇【必備】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論語》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論語》有感1
兩個孤獨的生命面臨著危險的境地,它們如果放棄的話,將立刻腐爛變?yōu)橥寥,不再擁有那充滿活力迎接陽光的生命了。甲種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它說:“我們已經被運送到了這無光的地方,不會有生存的希望了,認命吧,比現(xiàn)在在這兒掙扎好受一些的.。”而乙種子卻說:“雖然我們生來是默默無聞的種子,但我們應該努力實現(xiàn)自己作為種子的價值,讓我們的生命多姿多彩,雖然現(xiàn)在身陷絕境,我相信,一定會有機會見到陽光的!焙髞,甲種子消融在泥土里。
運貨的車來了,把乙種子運到了戶外,乙種子便成長了。長出了油綠的葉子,開出了滿樹的繁花,引來了成群的蜂蝶。這個故事讓我聯(lián)想到了自己,雖然我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不是很優(yōu)秀,老師曾說過;無論在多么寒冷的冬天,與嚴寒抗爭到底的永遠只有松柏,它們的堅強和堅持讓它們成為冬天里唯一的綠色,是金子,最終會發(fā)光。我相信只要我自己拼搏向上,也一定會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的。
蠟燭雖然生命短暫,但它的一生卻因追求而發(fā)光,為人類提供了光明,力爭使自己著的更亮,甚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停止,這與乙種子的精神多像!乙種子的精神讓我心動,更加值得我學習。我相信追求不斷,成功則會不斷,我將堅持到最后一刻!
讀《論語》有感2
《論語》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結晶,在中國教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的開場白。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習而且經常溫習,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好朋友從遠方來了,不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嗎?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嗎?”我明白了孔子在學習中,很注重溫習,也就是把學到的知識鞏固起來。我在學習中,不應該學過就忘記了,也要向孔子學習,注重溫習,這樣知識才能鞏固起來。同學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氣,也不和同學爭吵,這樣我才是一個受歡迎的好學生。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钦f,孔子說:“學生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長,做事小心而誠實,對人要有愛心,親近有道德的'人,做完這些后如果還有空閑,就用來學習吧!边@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要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在外面要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做任何事情要誠實守信,對人要有愛心,要親近有道德的人。還有空閑,不應該沉迷電腦游戲,就用來看書學習。
《論語》不僅使我們擁有更加豐富的知識,還教會了我們學習、做人。《論語》這本書,為我們打開學習國學經典文化的大門。
讀《論語》有感3
在這個盛夏中,我仔細地閱讀了一本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一本中華經典讀物《論語》。
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它傳遞的是一種樸素而又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論語》是孔子弟子記錄的言行的一本名著。論語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古人有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笨上攵,熟讀《論語》之后的人知識有多么淵博啊!
在《論語》這本書中,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熟悉這句名言,而且也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學習了知識又按時實踐,不也是很愉快嗎?讀了這句話,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孔子希望我們學習了一樣本領后就要經常去練習,這樣才不會忘記。
讀完《論語》就會覺得它主要引導我們怎樣學習、復習;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去合作……而且都圍繞一個字“德”。
希望同學們也去閱讀一下《論語》這本書,也去領略其中的道理。
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它寫得真好。它里面收集了很多很多古代名人說的有意義的話。它的格式是這樣的:先是用古代的話來說,再是詞和字的意思,然后是用現(xiàn)在的話的說法,最后是評析。其中我喜歡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木,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矢人也!
這本書,讓我懂了很多,比如說是:“學習要經常練習和復習,要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順從師長。我還懂了古代流傳下來的名言名句,就是論語。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論語流傳至今,這位清廉的圣人教給了我們知識和各種禮節(jié)、學習方法、交友之道、處世之道等,他從7個方面將這些寫得淋漓盡致、由淺而深,而且適用現(xiàn)代社會,會給我們以啟發(fā)。
例如學而篇(學習之道)是給我最大啟發(fā)和教育的。
學習并不是死記硬背,要經常去溫習功課,每次都要用心去學。每天提醒自己為他人辦事是否盡心,同人相守是否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用于實踐,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寫字而是如何在學習中領悟文章深處的真諦,所以孔子提倡實踐,將所學到的東西反復揣摩真正掌握才能體會到喜悅。
真正好學的人,應該多與他人切磋,與遠道而來的朋友一起討論、交流,我認為這樣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這一位智慧老人在中國悠久文明的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通過歷史的鏡子照亮了我們
讀《論語》有感4
。颊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考慮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不可攀,只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格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采成佛。
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輝煌、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不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怒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我們知道,西方國家以宗教立國,中國長期以儒學立國?鬃犹岢蕫郏⒉徽J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去。<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到: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好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安粖Z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過這一回。淡薄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讀《論語》有感5
我不知道哪一天開始,班上的學生開始滿嘴,有一段時間“不同,不尋求”,有一段時間有一個“紳士寬宏大量,惡棍經常悲傷”,讓我困惑。我終于知道這是學生們從《論語》中引用的。我滿懷好奇地找到了這本書,一本薄書,幾千字。但這本書,讓我從中受益很多,受益很多。
孔子云:“三人行,一定有我的老師。”在像他這樣一位知識淵博的大作家和教育家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孔子還是這樣,更不用說我們了?從這里讓我明白,與人相處,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勢和優(yōu)勢,同時更應該做“選擇好人,改變壞人”,學習那些好人,放棄那些壞人。
在學習方面,我在《論語》一書中看到了一句好句子,“學而不思則無用,思而不學則危在旦夕”。我不得不說“回顧過去,了解新事物,我可以為老師“學”而不厭其煩。不知疲倦地教導人們”?鬃痈嬖V我們要多思考,從學習中獲得樂趣,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經;仡櫸覀兯鶎W到的,回顧過去,了解新事物。
而且在整本《論語》中,孔子對“孝”的闡述最讓我難忘。他說:“今天的孝者,是為了能養(yǎng),至于犬馬,都可以養(yǎng)。不尊重,為什么不呢?“這是為了教會我們:孝順是第一位的。如果我們不尊重和愛父母,那只是物質上的奉獻。否則,它和動物有什么區(qū)別?是的,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他有多大的知識,再多的錢又有什么用呢?他怎么能被稱為人呢?
《論語》就像一個認真誘人的老人,耐心而仔細地教我們如何與朋友相處,如何生活,如何孝順,如何學習。每次閱讀都有新的收獲,我認為這本書將永遠陪伴我,在生活的道路上,它必然會在我的航行中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讀《論語》有感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我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擔心自己不夠了解別人。
孔子為何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呢,為何不必擔心別人不知道我呢?我們大多數人的心態(tài)好像和孔子這句話是截然相反的,總是千方百計希望別人知道自己,希望擁有更多的粉絲,希望獲得更多的名聲、地位、財富等等,這不是我們很多人所執(zhí)著追求的嗎?為何孔子卻背道而馳呢?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孔夫子在他那個時代確實是很不被人理解的。
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唯一能直接感知的就是自己的喜怒哀樂,在這個世界上最了解你又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就像你看見兩個人在吵架,你先聽了一個人的訴苦,只要你不聽另一個人的說辭,你一定會更同情訴苦的那個人。
在我們遇到任何委屈和不公時,都要記得沒有人有義務一定要來理解你,但如果你想要變得更好,更強大,你一定要學會去了解別人。先把自己做好了,不必在意別人怎么評價你。
“患不知人也”,要擔心自己沒有了解別人。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學會去了解、進而做到去包容他人。在待人接物的時候,應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不違背自己原則地情況下充分地予以對方尊重與理解。我們應該學會去了解別人,而不是閉塞在自己的空間里。我們不應該總是拿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所持的想法和觀點有著或多或少的出入,這是正常的。當然,“知人”也并非完全就忽視了“自我”。當你通過了解別人的.優(yōu)點后,加以學習,改善自身,不是一件好事嗎?當你了解別人的缺點后,對照自己有沒有這一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并引以為戒,也未嘗不可。∵@也是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過了解別人,你不止能聽到自己的聲音,你還能夠聽到遠方的聲音,你的世界是否就更大一些了呢?與此同時,愿意去了解別人是一種能力,在生活中,也會增加很多附加能量,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你愿意探出充滿善意的腦袋,就會有人與你揮一揮手,讓你看到更寬廣的路。
面對不了解我們的人,愿我們可以不憤怒,不怨恨,收起眼淚和委屈,不必急著去解釋,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充實自己,雕琢自己,做喜歡的事,保持正確的方向,開心坦蕩。
讀《論語》有感7
暑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齊閱讀了《論語》,它像一個無聲的智者,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深受啟發(fā)。它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儒家風范,還明白了做人要守禮儀,守誠信,要自強不息,樂于向別人學習等等。
其中,我最喜歡《知之為知之》,它是這么說的: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句話的意識是: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明白嗎?明白的就是明白的,不明白的就是不明白的,這就關于明白的真諦!边@就是孔子教給我們的,一種實事求是對待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敢于對自我不懂的問題說“不明白”,不僅僅是一種氣量,一種品格,也是一種境界。知其不是,才能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說過:“我只明白自我一無所知!睆哪抢镆材軌蚩闯鲎钣兄腔鄣娜送亲钪t遜的,這也正是他們偉大的地方。
在《論語》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過則勿憚改》,里面是這么說的: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蔽依斫鉃椋嚎鬃诱f:“君子如果舉止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和威望,并且學問也不會牢固。行事當以忠厚誠信為本。不要跟不如自我的人交朋友。犯了錯不要害怕改正!蔽倚南耄喝绻粋人要交朋友,那么他必須會交一個比他好的朋友,但優(yōu)秀的'人就會因為他不夠好而不和他交朋友。想來想去我得出一個結論:這么做會導致人們不再有朋友!這么大的發(fā)現(xiàn),怎樣能不告知媽媽呢?二話不說,我立即飛奔到媽媽面前,把我的發(fā)現(xiàn)告訴了她。聽我說完我的發(fā)現(xiàn)后,媽媽笑著告訴我:“傻兒子,孔子其實是告訴我們要學習別人的長處,要和自我自同道合的人交朋友。”我這才恍然大悟。
《論語》中,還有許許多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讓我受益匪淺,它讓中華民族深邃的思想和智慧滲入我的血脈,伴隨我茁壯成長。
讀《論語》有感8
《論語》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這個暑假,我又重新溫習了一遍。
《論語》中分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有的給予了我們人生發(fā)的啟示,有的讓我們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
要會善于學習,就要不恥下問,《論語》中有一句話:“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边@是曾子曾經說過的`話,含義是:一個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還向沒什么能力的人請教,一個人很有學問,還向學問少的人請教。我想:一個人內心有智慧,敏感多思,愿意好好地去領悟知識,愿意“不恥下問”,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這不過是一種難得的態(tài)度嗎?就像生活中,小孩子的眼光定是與大人不同的,稍向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學習,也說不定能給人啟發(fā)。曾經有人問一位學者,你是在哪兒學到最有價值的東西的?結果大家以為最有價值的答案是:幼兒園,這就是孔子和他學生眼中的“學習知道”吧!
孝敬之道也在《論語》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亦!币馑际牵阂粋人孝敬父母,卻喜歡觸犯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的確,孝敬父母和尊重上級不是一個含義嗎?———細心為別人呢著想,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父母的訓斥而感到委屈,但仔細想想,其實父母是為我們好。其實,孝敬不一定是讓父母豐衣足食,為他們多著想一點,就算是最好的孝敬了。讀完這句話,我回想平時為父母做過的事,更深一層地理解了孝敬的含義。
《論語》,這本擁有無窮奧妙的書,帶給了我們無限啟發(fā),告訴了我修身養(yǎng)性的道理,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應該遵循孔子的道德思想,爭取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讀《論語》有感9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句話選自《論語》里面的《為政》,這是《論語》十則里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則。是說:“教導你的話明白了么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边@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xiàn)代人有著深遠的教育好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tài)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后只會害了自己。
此刻社會上有很多閑雜人員整日靠騙人過日子。就那算命來說,明明是封建迷信,可算命的偏偏要揣著糊涂裝明白,愣要給你的一生說出個所以然來,可笑至極。
再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為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一個于人于己都誠實的人吧!
讀《論語》有感10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笨桌舷壬嬖V我:父母健在時就不要長時間離家遠行,如果不得已要離家遠行,必須要有一定的去向。我似乎還沒有獨自遠行的經歷,但在外時父母的牽掛,卻深深地牽引著我。
一次,我去上英語課,爸爸囑咐我到了學校給他打個電話。可當我到了那里準備打電話時,突然忘記了爸爸的手機號,手里拿著手機,心里萬般無奈,傻傻的笑著。等下了課,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我面前,是爸爸!他責備我的大意,讓他擔心,F(xiàn)在想起來都很愧疚,好友的電話倒背如流,可每天在自己身邊的父母的電話,卻忘的一干二凈,真是悲哀!子女永遠是父母的心頭肉,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一條無形的紐帶,便將我們緊緊系在一起,每天回家可以開到父母臉上的笑容,遭遇挫折時可以得到父母的鼓勵,在外遠游時可以聽到父母的叮囑,原來,這就是幸!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老先生告訴我: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坦蕩,小人常常憂愁悲傷。一般人很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總是會為一己私利勾心斗角。我承認,我并不是一個很能寬容他人的人,我也會有“陰謀”,也會有心計,可其他人何嘗不是呢?人是一個矛盾的組合體,總是在自我意識了掙扎。傷害過自己的人,覺得應該讓他們付出代價,可真正想要“報復”時,卻又于心不忍,慢慢的.,自己在這些小事上糾結,把自己弄得很累,心累了,還會快樂嗎?后來,我學著去理解他人,去寬容他人,傷害我并不是他們的初衷,只是我自己這樣想罷了。漸漸地,心中沒了先前無所謂的困擾,多了一份坦然,生活變得簡單而快樂。原來,寬容他人是一種幸!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笨桌舷壬嬖V我: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守信用、見聞多的人交友,就有好處。同虛假做作、諂媚奉承、花言巧語的人交友,就有害了。我喜歡交朋友,但有因為交友標準有些“偏”,所以至今也只有幾個“死黨”而已。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敖械揭粋知心朋友,受益一生,正直的人教會我不偏袒他人,守信的人教會我言而有信,見聞多的人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家共同進步。原來,與朋友談天說地、互訴衷腸是一種幸!瓗浊昵,孔子用一字一句,記下了人生的真諦,幾千年后,我從這一字一句中,感受幸福的氣息。論語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讀《論語》有感11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過上幸?鞓返纳睢边@句話是于丹《論語心得》對《論語》的總結。那么要過上幸?鞓返纳罹鸵幸粋好心態(tài),不然,盡管你富有,你也不會快樂。這是我讀了《論語心得》后的最大收獲。
生活中,總是會出現(xiàn)許多不盡人意使的事,可用不同的心態(tài)去對待可能會出現(xiàn)出人意料的結果。這一點,從《論語心得》中的例子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對比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
于丹《論語》心得中舉例說“一個外國足球明星,小時候他媽媽去醫(yī)院拔牙,因為心臟病突發(fā),死在了拔牙椅上。這一切,兒子都看在眼里。小男孩長大后,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足球明星,只是,媽媽死在拔牙椅上的陰影在他心中始終揮之不去。他不敢去看牙醫(yī),牙痛時自己默默忍受。但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庇幸惶欤K于忍受不住牙疼了,它把牙疼的事告訴了家人。家人對他說:“那快點把那顆牙拔掉啊,總疼也不是事!”可他卻說:“我媽媽死在了拔牙椅上,我會不會也和她一樣。”家人安慰他說:“不必擔心,我們把牙醫(yī)請到家里來,我們在一旁陪著你。”盡管他很不情愿,但還是勉強答應了。當那個牙醫(yī)到他家準備拔牙工具時,那個足球明星已經死了!毖捞,本是一個人人都會有的小病,可他卻用對拔牙的恐懼心理,殺了自己。我爺爺20xx年底查出被人們稱為不治之癥的胃癌。爸爸媽媽一開始瞞著爺爺,怕影響爺爺情緒,可爺爺卻心知肚明,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并很快做了手術,還在20xx年3月開始化療。在第三階段化療中,由于藥物的作用使爺爺變的`滿頭白發(fā)。每天早上起床枕頭上滿是掉落的白發(fā)。一天,爺爺去醫(yī)院抽血化驗,身體虛弱,本應好好休息,可爺爺卻依舊頂著烈日去學校接我妹妹,爺爺回到家,只見頭上大汗淋漓,面無血色,竟險些暈倒。家人都勸告爺爺:“化療不行就做到這,不往下做了!笨蔂敔斶x擇了堅持,最后爺爺圓滿完成了常人不可完成的化療。不僅如此,爺爺還天天堅持早鍛煉,一個星期還到郊外釣一次魚,再加上奶奶的精心調養(yǎng),爺爺的身體越來越硬朗。是好的心情好的心態(tài)讓爺爺戰(zhàn)勝病魔,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從足球明星和我爺爺的事對比不難看出,心態(tài)的好壞決定事的成敗。
讀《論語》有感12
我讀完《論語譯注》,也算是對《論語譯注》侑了些了解,還侑了些興趣,感孔老夫子既侑學問又侑思想,一部《論語注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圣經,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都說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歡的莫過于德行優(yōu)異的顏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樣。我喜歡的既不是以德行見長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語見長宰我、自貢,更不是大政治家冉侑、季路和文學家——老挨批評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華了。別看祂的筆墨不多,但祂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了。孔子對祂的評價是: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說公西華很善言辭,如果祂生活在現(xiàn)代,應該是一茖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當尙外交部長了。據說祂當年白凈的臉尙長著侑型好看的絡腮胡子,比現(xiàn)在的電影明星還帥啊。像祂這樣儀表堂堂能說會道的男人,即使沒侑得孔子的.重用,在當時,怎么著也算得尙是特別得體的了吧。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堃。曰:‘與之庚。’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從這段故事里可看出,當年公西華在那茖大家庭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了吧。受歡迎,那是不用說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動要求給祂家那么多米?富貴,那更是顯而易見的。既然祂已經了“乘肥馬,衣輕裘”的程度,在那時還侑幾茖比祂更富的?現(xiàn)在又侑多少人開著寶馬穿著裘皮大衣的?在史書尙,似乎沒侑記載公西華家世的。也就是說,祂絕對不是“富二代”。公西華的富貴,應該與祂的能力與才干是分不開的吧。
“自貢問曰:‘鄉(xiāng)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下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這是我在這本《論語譯注》中最喜歡的一段話。像顏淵那樣,唯唯諾諾,誰都喜歡的弟子雖然缺乏爭議,但是過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華,淋漓盡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華,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何必那樣束縛自己呢?
讀《論語》有感13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中的古文,里面有教人做人的道理.例如:有子說:“他也是孝弟,而好犯上,鮮;好犯上者,好作亂者,沒有也有.君子務本,本立而道.孝弟也是,它是仁之本和仁之本.“意思是:有子說:“他(她)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很少;不喜歡冒犯長輩,沒有人喜歡作亂。.君子要致力于根本,從根本上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是仁愛的根本.但我沒有孝順父母.
父母總是叫我收拾碗,我拒絕了,他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讓我做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
有一次,媽媽叫我去買面包,我不同意,這次她生氣了:“只能吃,不能做,真是個窩囊廢.“說完,還打了我.媽媽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真的很生氣.我很難過,躲在被子里哭了. 總2頁12下一頁尾頁
讀《論語》有感14
我們學校是古典古詩詞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學習《論語》。我們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讀《三字經弟子規(guī)》了。這本書寫了很多值得學習的文字,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睿智的文字讓色彩鮮活”。
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我告訴你吧!這句話是:花言巧語,一張?zhí)搨蔚腵臉,這種人的仁很少!我給你講個小故事!唐代李林甫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中書大臣。這個人道德敗壞,凡是比他有更好的才能和更高的威望的人,都被千方百計地攻擊。他開始討好并再次告訴唐玄宗。有一次,他對李說:“華山盛產黃金。如果能開采,就能增加國家的財富!崩钍下犃耍泵ο蚧实蹐蟾,建議挖掘。唐玄宗一聽,就請教了李林普。然而李林普說:“這個我早就知道了,但是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不要開采!甭犃耍詾槭侵揖龕蹏,卻與李疏遠了。
聽完這個故事,我又想起了自己,不禁臉紅。因為上次,媽媽給弟弟買了一盒糖果。我甜甜地對哥哥說:“今天你讓我吃一顆糖,明天我給你買一個漢堡,你讓我吃一顆糖!”!“我哥哥聽了,給了我?guī)讐K糖。到第二天,我哥哥已經把這件事全忘了。所以我沒有給哥哥買任何東西。我以為這只是一個有趣的游戲。但這一次,在讀完“甜言蜜語”后,它是新鮮的!蔽以僖膊粫@樣做了。每次弟弟買糖,我就不再用甜言蜜語!
我一定要堅持讀《論語》,改掉我的壞習慣!
讀《論語》有感15
這里的每一段生命境界都是通過不斷學習修養(yǎng)所達到的結果,從中我們學習到,學習、修養(yǎng)從來不是只止于學生時代,在當代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我們的每一階段都更需要有不斷學習的.加持,把學習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yè),方可與時俱進,不被時代淘汰?鬃硬⿲W多識,不僅對學習有著獨到的理解,而且對教育也有這獨特的思想?鬃又鲝垺坝薪虩o類”以及“因材施教”,這對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也有著重要意義。
如“因材施教”這一思想,孔子認為每一個孩子天賦不同個性差異不同,自然教學方法應因人而異。
誠然如此,每個孩子天生感興趣的事物不同,家長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感興趣、有天分的事物并進行培養(yǎng),而非隨波逐流,將各種興趣班強加給孩子,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閱讀《論語》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亦能給予我們?yōu)槿颂幨赖闹笇АN覀兌贾揽鬃涌隙ń挥阎畼,愿意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往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積極的去結交好友,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迸笥褢俏覀兩钪胁豢扇鄙俚陌閭H,能結交到三觀相同三兩好友可謂難能可貴,孔子也曾將朋友分為“益友”與“損友”兩種,因此,我們在交朋友時我們也應擦亮眼睛,以防交友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