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李森祥讀后感(精選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臺階李森祥讀后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臺階李森祥讀后感1
《臺階》塑造了一個極其質樸的農民形象,是一位想要得到尊重,認真仔細,吃苦耐勞的父親,作者通過這樣的一位父親,表達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對待農民的態(tài)度問題。
整個中國都在號召,要尊重農民,關愛農民,當我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時,眼里愉悅著尊重與期盼來看待農民時,他們卻因為骨子里流著謙卑的血液,而無法獲得那種快樂,依然在眾人之中把他們原本高傲的頭埋得很低很低,挺不直寬大的腰板。
這時,就怪不得別人看不起農民了,是因為他們自己就沒有把他們應得的尊重放在心里,明明得到了,卻享受不起。
覺醒吧!我們質樸的農民,在這個世界不能沒有你們的存在,整個世界一你們?yōu)榛A而存活著,你們本應該接受全世界對你們的關注與尊重,這是你們應得的,沒有什么是尷尬,也沒有什么謙卑,只有全世界的人對自己,對他人都一視同仁,才能使農民在社會中尋找到自己的地位。
臺階李森祥讀后感2
我覺得,人有時不可以太要強。太要強了,失望的頻率也會比常人高,當自己的能力不如往常時,總會有明顯的失落感,使自己心情不悅。文中的父親,往?偸遣环,但自從閃了一次腰后,“我”便不讓父親挑水了,父親也總覺得少什么。這也是人生的無奈。
我們總說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但事實上,生命中總有些事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比如文中的父親老了,對于這些事,我們應面對現(xiàn)實,并在現(xiàn)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另外,這篇文章也寫出了作者對父親的愛,單是一句“怎么了呢,父親老了!本蛯懗隽俗髡邽楦赣H老了而感到的傷感。
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話“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干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頹唐!”兩位老父親如此的相似,再想想自己年邁的父親,為家庭為生活又何嘗不是含辛茹苦,任勞任怨?還有那些為社會為家庭奉獻了一輩子的老人,在老境頹唐之時,他們內心的失落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和體會呢?關愛老人吧,讓他們在失去青春、失去活力、失去健康之時,得到一些溫暖吧!
臺階李森祥讀后感3
《臺階》中令我最感動的是父親的執(zhí)著和勤勞,感動之余,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遺憾,我為父親達到目標后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而感到悲哀。
父親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一樣,他勤勞,節(jié)儉,執(zhí)著,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終身奮斗。他勤勞,一年中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揀建高臺階新屋的原料,剩下的半個月編草鞋。她節(jié)儉,為了新屋,她省吃儉用,從不浪費一分錢,他執(zhí)著為了達到間新屋的目標,他準備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中斷過。在這大半輩子,從雖然又苦又累,但他活的有骨有肉,有聲有色,他活的自在,他可以任意的“磨刀”可以與村民友好地交流,但新屋修好后,卻沒有自己的位置也不能磕煙,父親也覺得不自在。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的一生不能沒有奮斗目標,我們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時期制定適應于社會、適應于自己的目標。有了目標我們才能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才能活得有聲有色,才能享受勝利的喜悅,并努力尋找自己的下一個人生目標。只要有了目標,未來就會活色生香!
臺階李森祥讀后感4
讀了《臺階》一文,我被父親的執(zhí)著和勤勞所感動,感動之余,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遺憾,我為父親達到目標后的迷惘和不知所措而感到悲哀。
父親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一樣,他勤勞、節(jié)儉、執(zhí)著,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終生奮斗。他勤勞,一年中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揀建高臺階新屋的原料——印石。剩下的半個月編草鞋;他節(jié)儉,為了新屋,他省吃儉用,從不浪費一分錢;他執(zhí)著,為了達到建新屋的目標,他準備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中斷過,在這大半輩子中,雖然又苦又累,但他活得有骨有肉,有聲有色,他活得自在,他可以任意地“磨刀”,可以與村人友好地交流。
父親奮斗了大半輩子,新屋建成了,臺階抬高了,在外人看來家庭的地位好象提高了,但父親卻不得不憋住在臺階上磕煙槍的自在,他雖然也可以坐在有地位象征的高臺階上與村人交流,但總覺得不自在,到后來,偌大一個高臺階竟然沒有父親可以坐的地方了。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迪是:人的一生不能沒有奮斗目標,我們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時期制定適應于社會、適應于自己的奮斗目標,有了目標,我們才能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才能活得有聲有色,也才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并努力尋找自己的下一個人生目標。
最美是過程!
臺階李森祥讀后感5
《臺階》一書中,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xiàn),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房子蓋成了,父親卻老了。
文中有一段話父親閑著沒什么事可干,又覺得很煩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臺階上坐幾個小時,自那次腰閃了以后,似乎失去了這個興趣,也不愿找別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們家的臺階,偶爾出去一趟,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父親究竟失去了什么?這種若有所失的心理該如何理解?在上課前,我真擔心養(yǎng)尊處優(yōu),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體會不到?墒聦嵶C明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孩子們的發(fā)言令人感動,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善解人意,體貼入微。請聽孩子們的發(fā)言:
。1)父親一貫辛苦勞累,砍柴、擔谷、抽煙、拾磚撿瓦、挑水,生活很有規(guī)律,可他現(xiàn)在忽然無事可做,覺得空虛無聊。
。2)父親一輩子渴望贏得別人的尊重,現(xiàn)在房子蓋好了,臺階高了,他一下子沒有生活目標了,覺得沒奔頭,沒勁。
。3)父親干了一輩子,年輕時三百來斤的青石板一下子背三趟,還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如今連水也挑不動了,他失去了生機、活力,覺得自己沒用了,每價值了。
我親愛的孩子們呀,難得你們如此善解人意。
臺階李森祥讀后感6
有人說過人生就像把一塊不斷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推上山,然后石頭又從山上滾下來,又把石頭推上上。人一輩子就這樣努力著,生活著,辛辛勞勞著。
李森祥的《臺階》中的父親是一位勤勞淳樸的農民,老實厚道。他在農村里沒有什么經濟地位,他總覺得自家房屋的臺階低,因為“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他為了改變自家的地位開始了漫長的準備,從撿一磚一瓦、積累一角一角錢開始,年年辛苦勞碌,任勞任怨,目的只有一個——改變地位,獲得別人的尊重。最終愿望實現(xiàn)了,可是父親卻為此衰老了,身體也跨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父親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困苦,根源在于農村經濟極端貧困落后,小說深沉的響著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中國的農民終于走進了時代的春天,現(xiàn)在過上了好日子。
我作為一位普通的老師,教書十多年,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通過不斷的努力,換了個工作環(huán)境,每月工資四到五千元,而當?shù)氐姆績r每平方一萬或更高,如果很節(jié)儉過日子,每年可攢下二到三萬,想買個一個普通的小房子住,就得工作三十年。我們一輩子有多長的工作時間?我們一輩子生命又有多長?那我們比臺階中的父親強多少呢?也許我們會成為房奴。
試想,將來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要讀二十多年書,該要花多少錢,等到他將來通過努力到大城市里工作,一輩子也就只能為房子奔波了。
人啊,真的不容易!
臺階李森祥讀后感7
語文下冊課本,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臺階》。上課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問“是否值得”這個問題,也沒有想過居然還真的有人會說“不值得”?赊D念一想,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身份不同,所經歷的事不同,思想和觀念又怎么會相同呢?
之所以說其值得,一大原因就是這位父親的身份——農民。身為一個農民,一個大山里的農民,你怎么能指望他外出創(chuàng)業(yè)呢?那個時候恐怕都無這樣的觀念。能做好眼前的事,并為自己所認為的目標而努力已經是實屬不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親在最后修了新房子新臺階時,固然父親若有所失,但他后悔了嗎?我想并沒有,他在一個合適的年齡做了合適的事,并無什么不對。若必須賺得的必須是一個好結果才算值得,似乎過于物質化了吧?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站在高處去看事物,就好比是現(xiàn)代人總覺得古人愚蠢一樣,這可能也是一種悲哀。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得到一件事物,往往就意味著要失去另一件甚至更多事物。文中的父親不就是在去追尋這樣的一件事物嗎?用盡一生就是為了得到那個答案,我想他絕無后悔。讀完文章,我并沒有大徹大悟,也沒有讀出人生哲理。只是明白了他是一位父親,天底下的父親也都是如此,只是所處環(huán)境的大小有異,夢想有大有小而已。人物不大,卻都會有自己的故事。
我至今仍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會覺得“不值得”,可能這就同他們不理解為何“值得”罷。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zhàn)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臺階李森祥讀后感(精選7篇)】相關文章:
《臺階》教學設計精選15篇05-01
海鷗喬納森讀后感13篇04-16
福祥新春對聯(lián)12-23
創(chuàng)森有獎征文范文05-23
李姓男孩起名技巧精選03-15
管理的三個臺階09-11
廈門新景祥2015校園招聘信息10-22
祥字男孩的起名有哪些02-22
聶鑫森大師閱讀答案11-06
銷售過程,應該給顧客留個臺階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