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根隨筆讀后感 推薦度:
- 培根隨筆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暑假隨筆 推薦度:
- 教育隨筆 推薦度:
- 教育教學隨筆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下面大家與CN人才網(wǎng)小編一起看看:《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吧!
篇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前幾天看《培根隨筆》一書的時候,里面有一篇叫《論自私》,從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作者自私,自利的人非常鄙視,認為自私的人對國家,社會都是一種很大的危害。
但對作者的看法我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意見,我對自私的人感覺非常討厭,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考慮,自私對人們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情。
一個人如果自私,他就會不由自主的以自己為中心,喜歡讓什么事情都圍著自己一給人轉(zhuǎn),巴不得成為地球,讓月亮也為著自己轉(zhuǎn)。如果他想用得到一切,他自身必須有這樣的實力,這就可以成為一種動力,促使他不斷變強,不斷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
一個自私的人,他或許或是一名愛國者,自私的人一般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重,認為自己的東西不允許任何人去侵犯,這樣的話,對于自己國家的國土,他不會允許他人去侵犯,自己會拼命守護,成為一名愛國者.
篇二:《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jīng)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于我來說使一次新的挑戰(zhàn),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說了題目后,我篇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文章,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jīng)不起波折,但是易發(fā)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克制發(fā)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說“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fā)怒而犯罪。”
看完這文章,我發(fā)現(xiàn)自己也如此,易發(fā)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篇三:《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同時也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前段時間讀了《培根隨筆》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培根。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nèi)说拿\,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chǎn)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jīng)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梢娫谌松胁乱,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篇四:《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這個暑假我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我喜歡他的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英國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他生于豪門,聰穎早慧,從劍橋大學畢業(yè)時僅15歲。三年后父親病故,由于他是繼室所生的小兒子,沒有分到什么遺產(chǎn),只得獨立謀生,一時債務壓身,飽嘗時態(tài)炎冷。后來他通過自修獲得律師資格并步入政界,幾經(jīng)浮沉后成為國家重臣,最后因一樁至今仍眾說紛紜的受賄案被國會彈劾去職。
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學領(lǐng)域內(nèi)的建樹。他倡導通過實驗揭示自然的奧妙并身體力行從事科學實驗,他的散文隨筆一共有58,內(nèi)容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英國文學專家王佐良先生說培根“對每個題目都有獨到之見,誅心之論,而文筆緊湊,老練,銳利,說理透徹,警句跌出”,這是中肯的評論。
我認為這本書很不錯,現(xiàn)在把它介紹給你了,你喜歡嗎?
篇五:《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隨筆集》中包含許多洞察秋毫的經(jīng)驗之談,其中不僅論及政治而且還探討許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梢哉f克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xiàn)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xiàn)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jīng)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shù)相共鳴。
《隨筆集》中有大部分的章都是膾炙人口的,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么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點。
篇六:《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培根的文章,散發(fā)著古老的悠遠的的歷史的味道。
“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說的人世上。這是培根的特色。”
《論真理》是整本書的篇一,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它表達了培根對真理的崇敬之情。培根認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級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認知則是最高級的認知。在他看來,只要擁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顯得無比光明和快樂,就是人間的天堂。應該敬佩這位先哲,這個追求真理的先驅(qū)者,是指引人們走向光明的英雄。
“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jié)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diào)子,波瀾壯闊,沖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斜,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嘗,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嘗到甜頭。即使這只是一本隨筆集!
篇七:《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培根隨筆》就是一部寫道理的文章集錦,沒有華麗的辭藻和聲情并茂的人物,只有無限的討論與研究,真是是物必談,無所不談。
本書作者,自然就是弗蘭西斯-培根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文學家。一六零三年被封爵士,一六一三年升為首席檢察官,一六一七年成為掌璽大臣,一六二零年被封為子爵。一六二一年被控受賄,從此下野,脫離官場。一六二六年死于實驗。本書的道理,均是其一生中經(jīng)歷中總結(jié)出來的。
還有其中一些完全是十七世紀的思想,例如:世上的確有人好見異思遷,視固守信仰為枷鎖纏身,故而在思想行為上都追求自由意志。
雖說專講道理,但也不乏有趣的比喻:一位先人曾因詩能滿足想象而稱其為魔鬼的酒漿。而有些話也是經(jīng)典:所有感情中最令人神魂顛倒這莫過于愛情與嫉妒。
本書也似乎是借助《圣經(jīng)》來說明道理。從書中所用的人名、地名、事名,更可以看出他的才識來。我悶在生活之中總會不經(jīng)意之間說幾句富有哲理的話,只要用心記錄,你也會成為培根。
篇八:《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歷時一個多月的床前閱讀《培根隨筆》讀完了,感謝兒子的陪伴,使我有機會有耐性完完整整得讀完了這本書。
培根,是英國17世紀最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之一,他說:“讀史使人明志,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鼻祖。”
據(jù)說培根從來沒有結(jié)過婚。或者也是因為他花了太懂時間和精神去研究這個世界和人性吧。所以當他論述婚姻與獨身的時候,過多關(guān)注的是婚姻中對于男人來說消極的那一個方面。“妻與子是大事的拖累”,卻沒有關(guān)注到成功的婚姻關(guān)系中,妻(或者夫)與子也是男人(或者女人)成就人生的動力和力量源泉。比如說,我覺得像比爾蓋茲的父母親,一定不會覺得“妻與子是大事的拖累”,而是他們?nèi)松顿Y的一個最劃算的部分吧。
篇九:《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不久前,經(jīng)朋友推薦拜讀了著名學者何新先生翻譯的《培根人生論》,讀完之后頓覺收益非淺!杜喔松摗芳嬗猩⑽、論文和隨筆的意義。它不僅文筆優(yōu)美而且論述精辟。用其敏銳的洞察力把復雜的人生問題用散文的體裁寫出來,一下讓原本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變得栩栩如生起來,而且寫得是如此生動有趣,這確是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論》優(yōu)美且充滿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氣通讀了兩遍,仍覺意猶未盡,便十分想將其推薦給更多的朋友,正謂之‘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但又不免猶豫,因為《培根人生論》這本書中也有些章存在著爭議。如《論韜晦》、《論野心》等章中敘述的做人之道,實際上是典型的市儈哲學!墩摰弁酢、《論貴族》等幅中則旨在向君王介紹統(tǒng)治經(jīng)驗和權(quán)術(shù)。但畢竟小瑕難掩大瑜,《培根人生論》以一種優(yōu)美與莊嚴的韻律,以超人智慧的論述,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而廣為讀者所喜愛。因而,我認為《培根人生論》的確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篇十:《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nèi)说拿\,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guān)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語言簡潔,內(nèi)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nèi)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jié)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
【擴展閱讀】
作品主題
《培根隨筆》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shù)、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fā)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培根隨筆》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的許多獨到而精辟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中獲得熏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guī)諫”,“順境的美德是節(jié)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后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許多重要的人生命題,舉凡真理、善、美、求知、革新、健康、習慣、幸運、厄運、時機、勇氣、贊揚、愛情、家庭、友誼、青年與老年、自私、猜疑、嫉妒等,培根皆有精辟的論述。它讓人思考自己所走過的路,提醒自己要善于甄別真善美與假惡丑,開創(chuàng)豐富的人生。
在這些對人的性格和行為具體的闡述里面,《論說隨筆文集》獨具慧眼地分析了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人的行為是如何被其自身第一性(即天性)、環(huán)境、習慣、教育所決定的;人是通過“教條和言語”,即通過不斷的“以習慣和習俗為表現(xiàn)形式的實踐”而達到自身的完善。[
關(guān)于人性,《培根隨筆》承認人性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在“論天性”中,培根揭示出:“天性常常是隱藏著的,有時被征服,很少會被消滅。”人的天性,無論它是可被感知還是不可被感知,總是存在并試圖控制人!杜喔S筆》認為,當人獨處,擁有完全的隱私時,他的天性就能最完全地得以顯現(xiàn),因為他沒有必要像在其它社交環(huán)境下,矯揉造作地偽裝自己;當人正擁有強烈的情感,如憤怒、激情、興奮等時,他的天性就會顯現(xiàn),因為激烈的感情使他忘記了控制自己。然而,就像天性總是想控制人,人反過來同樣也總是“追尋著戰(zhàn)勝自己的天性”。人在與自身天性的斗爭中,因失敗而感到沮喪,因勝利而倍受鼓舞。對于培根來說,人戰(zhàn)勝自己的天性并不是通過暴力或“教條與勸說”,而是通過持續(xù)的“在幫助下進行的實踐”來完成的。另外,在“實踐”的過程中,人應該不斷地自省,以免“實踐”自己的錯誤。通過有自省的“實踐”,人能不斷戰(zhàn)勝并改善自己的天性。這正如其所說:“一個人的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草,又能長成毒草,因此人應當時時澆灌前者而鏟除后者。”
《培根隨筆》同樣清楚地解釋了人的性格和行為受外界環(huán)境、習慣和教育的影響。例如,在“論殘疾”、“論旅游”、“論婚姻”、“論學習”等文中,培根把人的性格和行為與其所在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對于殘疾人而言,他們所忍受的并努力掙脫的公眾歧視能幫助他們獲得巨大的精神動力,從而成為杰出的人。在這種情況,以及其他的許多情況下,人的性格和性情被視為環(huán)境和習慣的產(chǎn)物。同樣的,婚姻被描述為能約束人,使人殘暴的性情變得更加溫和的一種力量。在“論婚姻”里土耳其人的例子中,正是他們對婚姻的厭惡致使“粗俗的土耳其士兵變得更加卑鄙”。培根認為:“缺乏對妻子和兒女的責任,單身男子會更加殘酷無情,盡管他們會因錢財?shù)膶捲6涌犊?rdquo;如果有人問為什么有的人很堅定而有的人卻不,答案在于他們的處境不同,因為堅強是逆境所賜之福,而脆弱是順境所招之后果。“論逆境”得出結(jié)論:“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fā)出最濃郁的芳香。這是因為無節(jié)制的富裕與幸福只會挖掘出人的惡性,而逆境最能發(fā)掘出人的美德。”[3]
關(guān)于習慣和教育,“論習慣和教育”強調(diào):“行為則多半依從于平日的習慣”。習慣與教育被培根定義為人的“第二性”,同人的“第一性”一樣影響著人性格和行為的形成。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做某事并不是因為他們先天有這種傾向,而是因為他們已形成了這種習慣。
事實上,在《培根隨筆》中存在著一種人的“第一性”與“第二性’之間的斗爭,雖然人的第一性時不時地戰(zhàn)勝“第二性”從而控制著人,但是一般情況下,“第二性”,即人后天的習慣和教育,在決定人的行為上還是處于主導地位。在“論天性”一文中,培根主張:“習慣就是能改變和制約人的天性。”在爭奪控制人行為的斗爭中,人的文化、習慣和后天的實踐通常成為勝利者,而并不是人的天性和任何形式的言語與勸說。因為人們生長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包括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社會活動實踐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教育及經(jīng)歷,就塑造了不同的性格,進而產(chǎn)生不同的行為。因此,正效應的一面,習慣可以賜予人以堅強而具美德的性格,“使人能忍受極大的苦難艱辛,接受許多犧牲”;負效應的一面,習慣能導致軟弱而充滿缺陷的性格,誘導人做出一些殘忍且非人道的事。因此,問題并不在于人的天性與習慣之間的斗爭,而在于以“習慣對付習慣”。
培根認為,盡管習慣要比其他影響行為的因素作用大,但通過知識、實踐和新習慣的力量,人能夠根除那些使性格和行為扭曲的舊習慣,并用新的習慣將它們替換掉。在“論習慣和教育”中,培根認為:“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仲裁者,人們應不惜一切地獲得好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能通過學習和練習而趨于完善,人的習慣同樣也能這樣。很明顯,培根非常重視后天學習和實踐在改善人天性和舊習慣中的作用。好習慣的建立依賴于一個長期知識的積累和對新的正確做事方式的不斷練習的過程。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300字】相關(guān)文章:
苦瓜培根的做法03-25
培根的美食做法12-05
蒜香粉絲蒸培根美食做法12-11
芝士培根風琴法包美食的做法12-08
怎么做培根味的蔬菜卷才好吃12-15
秋天美文隨筆10-15
美文的隨筆08-23
愛情散文隨筆09-18
隨筆閱讀之陪伴12-12
《智慧人生》心情隨筆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