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朋輩輔導員工作計劃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發(fā)展,現(xiàn)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朋輩輔導員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朋輩輔導員工作計劃1
貧困大學生入學在心理適應方面比普通大學生面臨更多的壓力。朋輩輔導作為新型的心理輔導實踐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入學適應問題,本文探討了基于朋輩輔導的相關心理輔導方式。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入學心理適應;朋輩輔導
貧困大學生入學,面臨的是經濟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家庭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在貧困生入學初期,如果不能良好地減輕其心理壓力,走出心理貧困的處境,盡快地適應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將會繼續(xù)影響貧困大學生的大學生涯,甚至對其今后的擇業(yè)就業(yè)產生負面的效果。因此,在入學初期,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心理適應輔導是非常有必要的。朋輩輔導重在預防和發(fā)現(xiàn),對于發(fā)現(xiàn)貧困大學生入學存在的心理問題,促進其對大學校園生活、學習的適應有積極意義。
一、貧困大學生的入學心理壓力
新生入學普遍面臨環(huán)境的變化、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等,由此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適應感。如果適應問題不及時消除,輕則出現(xiàn)偏執(zhí)、逆反和冷漠,產生孤獨感,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重責產生自棄、逃避和破壞等消極行為[1]。而貧困大學生群體,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艱難的經濟處境,往往會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心理壓力。
1.由社會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心理壓力
貧困大學生周圍環(huán)境單一,進入大學后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收入方式單一,部分城市學生也是處于城市的最底層,父母有著微薄的收入,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貧富差距拉大,“金錢至上”的思想橫行,同時教育體制改革,高校教育產業(yè)化,學費越收越多,生活費用越來越高。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就不僅是經濟壓力越來越大的問題了,社會不良風氣的產生對其心理的沖擊也在加大,部分不堪經濟壓力之重的貧困學生極易走向心理極端,做出有傷自己和家庭的事情,甚至演變?yōu)閷ι鐣姆纯购蛿骋暎粸榱藴愖銓W費生活費,很多貧困學生在高考后就要開始打工賺錢,自尊心比較強、內心自卑的學生,會因為貧困感到羞愧難當,不愿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拒絕接受資助和捐助,長此以往,自卑心理愈來愈重,為學習和生活埋下隱患。
2.由生活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心理壓力
由貧困、簡單的生活環(huán)境進入到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給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帶來挑戰(zhàn)。大學生在入學之前的生活經歷比較單一,學習是其主要任務,對貧困學生來說,因為經濟資源匱乏,便更沒有機會接觸新生的、有趣的.事物,閱歷淺、經驗少,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相對經濟狀況普通的學生更弱。之前閉塞的消息和傳統(tǒng)的觀念、習慣在繽紛的大學校園里與新潮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發(fā)生沖突。環(huán)境的不適應使其心理不能隨之做出平衡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不適應感導致心理壓力,誘發(fā)心理問題。比如自閉、孤僻,逐漸脫離大學生的主流群體,偏離大學生涯的正常軌道。
3.由人際關系變化引起的心理壓力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人際關系薄弱的貧困學生,初入大學,面對家庭優(yōu)越的同學,由于家庭背景、興趣愛好不同,很難走到一起,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社會上“見錢辦事”的不良風氣影響惡劣,若在學生之間盛行,則更是觸到貧困學生的心理逆鱗,易對自己形成不合理的評價,陷入人際交往的困惑圈子。因貧困而自卑,因自卑而封閉,因封閉而影響心理健康。
4.由學習活動引起的心理壓力
相對而言,貧困家庭對于子女的教育更為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觀念更為牢固,貧困學生考上大學,進入高校就是整個家庭的希望。而達到目標實現(xiàn)理想的貧困學生進入大學后,欣喜和好奇隨著經濟壓力和紛繁的學習任務而減退。為了家庭的希望,他們需要在學習上有更加出色的成績,同時,還要身兼數(shù)職來緩解經濟壓力,這就承受著比普通學生更大的身心壓力。既要學習,又要為生計奔波,沒有經濟實力和精力參與更多的人際交往,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于是,貧困生容易在心理上產生防衛(wèi)反應,出現(xiàn)敵對態(tài)度和強迫癥狀。
二、基于朋輩輔導的貧困大學生入學心理適應輔導優(yōu)勢
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是基于行為主義理論認為的“人的行為發(fā)生變化不是因為科學性的事實依據(jù),而是因為最近、最信任的朋輩的意見,朋輩的行為變化為其行為變化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示范” [2]和人本主義“充分尊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是一切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的主張。
朋輩輔導(Peer Coaching)的原本概念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或由于某種原因,讓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xiàn)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3]。那么,針對貧困大學生的朋輩輔導員即有貧困生經歷或者對貧困生的情況非常了解、能夠把握貧困生心理的大學生,但是能夠掌握必備的心理咨詢專業(yè)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嫻熟的語言技巧。在朋輩輔導過程中,盡量少給或不給建議,而為其提供傾聽、支持和幫助的過程。貧困大學生朋輩輔導群體的以上特點,在貧困學生的入學心理適應輔導中起著重要作用,具有不可忽視的優(yōu)勢。
首先,相似的經歷,在朋輩心里輔導過程中更容易運用心理咨詢的技巧。同樣是貧困大學生的身份,在輔導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心理的隔閡,使輔導雙方產生友情,朋輩輔導員因為感同身受,更會注意以適當?shù)姆绞阶鹬匦律男睦碡毨栴},以真誠的態(tài)度積極為新生解答心理困惑,對當事人充滿關切和愛護,同時,接納自己、自信謙和,誠實可靠,真誠坦白,及時關注其生活中心理變化的發(fā)展,在新生敘述心理問題的同時,產生同感,設身處地地為新生著想,能夠引導貧困大學生盡快解決心理問題,融入大學生活。其次,貧困大學生更愿意向具有相似經歷的人吐露心聲,朋輩輔導的方式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當大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首選的傾訴對象是朋輩群體,選擇向心理咨詢師傾訴的僅占3.2%。對于貧困大學生而言,對自我心理的保守和矛盾的心理需求,更加傾向于向有相同經歷或經驗的人吐露自己的心聲。而在大學校園里,朋輩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比與心理咨詢師方便地多。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往往沒有確定的時間,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和與朋輩的交往過程中會有一些具體的表現(xiàn),這樣便可以及時地得到解決。再次,朋輩之間的交流方式多樣,朋輩輔導簡便易行。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除了面對面交流,電話、網絡以及新出現(xiàn)的各種及時通訊軟件都為學生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渠道。相比與心理咨詢師單一的固定工作時間內面對面的咨詢方式,朋輩之間的輔導就有了更多的方式。面談輔導、電話輔導、網絡輔導、信函輔導、現(xiàn)場輔導等方式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朋輩輔導的過程更具靈活性,簡便快捷。最后,朋輩輔導的交互關系,促進輔導雙方共同成長。在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過程中,求助者和被求助者的角色關系不是絕對固定的。朋輩輔導員在輔導過程中也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甚至注意到自己不曾關注過的自身心理困惑,是他們自問我總結、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壓的過程,可以使他們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更好地認識自己、豐富和充實自己,優(yōu)化個人素質,增強個人能力[4]。在互幫互助的心理問題探討和解決過程中,角色的互換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他們的共情能力,在日后的人際交往中,有更多的優(yōu)勢。
三、基于朋輩輔導的貧困大學生入學心理壓力適應輔導方式
貧困大學生入學,需要進行相應的心理測試,針對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個人的心理特質,進行不同方式的朋輩輔導,提高輔導的效果。
1.個體輔導,“我是被重視的”
個體輔導即一對一輔導,是發(fā)生在兩個人之間的單一交往,對剛剛走進大學校門,對一切都產生排斥心理和封閉自我、自卑的貧困學生采取一對一的朋輩輔導方式。個體輔導要求朋輩輔導員與受助者之間相互了解的程度較深,有深厚的感情基礎,能夠談及內心深處的想法。在輔導過程中,朋輩輔導員要盡量消除受助者的顧慮,建立雙方的信任關系,盡可能詳細地了解受助者內心的問題及心理入學適應過程中所遇到的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把握事情發(fā)生的始末緣由,使受助者情感得到宣泄。
2.團體輔導,“我是真實的”
團體朋輩輔導是在多個具有朋輩關系的成員的參與情境下,借助討論、分享的方式使成員獲得支持和知識上的增加的心理幫助過程[5]。針對不能正確認識自我,消極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貧困學生,采取團體朋輩輔導的方式,使輔導對象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其中,幫助貧困學生面對現(xiàn)實問題,正確認識自己內心的沖突,改變對貧困、自我、社會及他人的認知,糾正錯誤觀念,增加心理自由度,建立起新的人際交往模式,改善情緒和情感體驗,作出新的有效行為[6]。要求輔導過程能夠結合參與者的基本特點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在游戲與合作中使心理貧困學生逐漸融入到集體,發(fā)揮自己在團體中的作用,提高其人際溝通的能力。
3.社團輔導,“我們是一家人”
社團心理輔導是指以社團為載體,朋輩輔導員作為社團管理者,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活動。通過觀看優(yōu)秀心理學電影、舉行心理情景劇比賽、進行心理學論文征集以及編寫心理學刊物等方式,讓心理貧困學生在有心理輔導特色的系列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理解、解決自己的問題。這種方式操作起來要相對困難,需要社團管理者對成員的心理狀態(tài)有所把握,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答心理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時候及時干預;同時,社團心理輔導面向的受助者群體最好是無嚴重心理問題、有一定的自助能力的貧困學生群體。
4.自助輔導,“我也是有價值的”
自助輔導是指貧困學生自身在入學時就能夠有主動尋求心理幫助、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態(tài)度的積極輔導方式。其主要源于助人、自助的朋輩輔導原則。心理輔導期望通過其幫助,使來詢者增強其獨立性,而非增強其依賴性,以能夠在日后遇到類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難時,可以獨立自主地加以解決。對于已經接受輔導和未接受輔導的心理貧困學生來說,積極的發(fā)展和自我悅納都能促進其本身接受外界環(huán)境,融入外界環(huán)境,適應大學生活。
以朋輩群體作為輔導主體,對貧困大學生的入學心理適應進行輔導,是對貧困大學生心理疏導的有效方式,具備易接受、時效性、方便性和相互作用的特點,有助于他們適應新的大學生活,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變,同時,在疏導自我心理問題的過程中,適當?shù)嘏c朋輩輔導員角色轉換或參與團體活動,在自助的基礎上助人。
朋輩輔導員工作計劃2
一、朋輩輔導的內涵及其優(yōu)勢
所謂朋輩輔導,也稱為同伴輔導、朋輩教育等,一般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經歷和年齡的伙伴或群w,一起分享知識、觀念或行為技能的教育形式。從大學生的特點看,學生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更愿意找朋輩同伴幫助[1]。由于朋輩之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經驗、學習背景和關注話題,加之朋輩輔導員平易近人的講解和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教學內容在朋輩之間更容易產生共鳴,易于學習者接受。
此次我們研究的英語語音正音課是小班化的朋輩輔導課程,旨在充分發(fā)揮朋輩輔導的優(yōu)點,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英語語音知識的教授。
相比傳統(tǒng)課堂,朋輩輔導從學生的需求進行授課內容的挑選,根據(jù)學生的能力確定教學的模式,小班化教學為學習者提供一對一的針對輔導提供可能,更體現(xiàn)“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理念。輔導者與輔導主體的年齡相仿,因此教學過程多選用對話交流、共同研討、配音朗讀、教學游戲等趣味教學方式,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高頻率多樣化的互動更容易讓受輔導主體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另外,朋輩輔導的輔導者在一定程度上對受輔導主體起到榜樣的引領性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意志,在這種正面的引領和交往式教學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僅會相應提高,性格也會更樂觀、更積極。
二、進行朋輩輔導的出發(fā)點及必要性
本項研究以華東師范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師范生的英語語音學習背景為出發(fā)點,將朋輩輔導英語語音正音課開設在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孟憲承書院始創(chuàng)于20xx年9月,以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首任校長孟憲承的名字命名。書院致力于創(chuàng)新和完善師范生培養(yǎng)機制和體系、提升師范生培養(yǎng)質量。近年來,作為學校本科教育改革的試驗田與突破口,書院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進行朋輩輔導的助教來自外語學院語音助教團隊。該團隊于20xx年成立,隸屬于外語學院口語教學與研究中心。團隊成員熱愛本科教學、改革意識強、擁有先進教學理念和高質量語音教學與輔導經驗。每一屆助教由高年級優(yōu)秀本科生及演講比賽獲獎選手組成,項目負責人為劉森副教授。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團隊已經摸索并總結出一套體系完整的優(yōu)質教學模式,幫助英語系及非英語系的學生有效地提高英語語音,受到全校各專業(yè)學生的一致好評。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英語為主要語言進行溝通的機會更頻繁。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能使用英語與他人基本溝通交流,無疑是能力的加分項。對于孟憲承書院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由于來自各個不同的地域,受到不同方言的影響,英語語音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盡管他們以后并不一定會從事英語教學工作,但是擁有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對于未來從事教育工作的他們,隨著教育事業(yè)日益的國際化和全球化,英語溝通能力更是他們未來與國際教師交流學習的必備技能。根據(jù)非英語系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反映,由于一些學生在高中及義務教育階段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完整的語音知識的教學,英語語音受到各個地區(qū)方言的影響,從而存在著各種問題。同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不強,英語能力僅停留在閱讀、書寫等方面。因此,一些同學迫切需要一種確實有效的方法來糾正并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語音是口頭交際的基礎,也是語言教學的出發(fā)點。學會一門語言,一個人只要學會50%~90%的語法,10%的詞匯就夠了,但語音知識必須要近100%的掌握[2]。因此,提高了語音的準確性,就是邁出了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一步。
通過前期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部分國內高校語音教學仍然停留在老師授課,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這種相對較傳統(tǒng)的層面。而且由于課堂人數(shù)較多,老師無法兼顧每一位學生,學生缺乏自己運用知識的機會,不能有效發(fā)現(xiàn)并糾正自身錯誤。教師和學生對立的角色、較為死板的上課方式和相對匱乏的課堂活動讓課堂互動性不高,一些同學失去對語音學習的興趣。與此不同,通過開展朋輩輔導,采取語音小班教學模式,力求充分發(fā)揮朋輩輔導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音提高中的有效性。
三、朋輩輔導實施過程
在新學年第一學期初,招生通道開啟,學生可以登錄公共數(shù)據(jù)庫報名并提出對語音正音課的期待和要求。正音課采取了自愿報名的方式,前期對該課程的宣傳介紹吸引了廣大非英語系師范生的關注,在對英語表達能力需求的驅動下,招生情況良好,開設了每班8-10人的6個正音課班級。在開課前請劉森老師進行開班講座,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語音的魅力,更好地了解課程的內容。
課程以學期為單位,第一學期以扎實基礎為目的,第二學期則以鞏固提高為目的。計劃每學期教學周為11周,其中包括科學規(guī)范的語音知識學前測試及期末測試(以下簡稱為“前測”與“后測”)各一次(測試標準見圖1),正常語音知識授課八次,后測反饋課一次,從而專業(yè)系統(tǒng)對參與輔導同學的發(fā)音水平及進步狀況進行跟蹤分析。
前測的意義在于讓助教了解每個學生的英語語音基礎,便于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更有針對性、計劃性的輔導。前測的分析方便了與后測結果進行對比,從客觀成績的角度證明語音輔導的有效性。該課程全程由朋輩輔導員(即“語音助教”)負責,開展每周的備課、上課、一對一輔導和反饋任務。除了教授國際音標的標準發(fā)音方式外,該課程練習活動豐富多樣,主要有單詞繞口令的朗讀、電影配音、唱英文歌曲、朗誦英文詩歌、聽BBC和VOA新聞及小組口語練習等。朋輩輔導員備課時根據(jù)本周的主題,挑選講解效率高同時學生喜愛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每節(jié)課下課前的十五分鐘到半小時為一對一單獨輔導,有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并糾正每個同學的語音問題。同時,朋輩輔導員會進行輔導手冊的記錄,用于課后進行教學反思與反饋。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自覺地錄音上傳給輔導員進行檢查,得到反饋。后測和前測的試卷相同,但在上課過程中不會講解試卷,以求控制變量,得到學生真實的學習成果。在后測分析完成后,與前測結果進行比較,了解學生的提高和不足,最終在后測反饋課上進行試卷的講解和后測的個人反饋。在結業(yè)時,劉森老師還會進行結業(yè)講座,屆時為表優(yōu)秀的同學頒發(fā)優(yōu)秀學員證書,以資鼓勵。
除此之外,在每學年末,校方會舉辦英語語音語調大賽,參與該課程輔導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合唱和配音環(huán)節(jié),和英語專業(yè)學生一起同臺競技。這種展示不僅是對他們學習成果的檢驗,同時為參與的學生帶來了自信心和滿滿的成就感。
四、朋輩輔導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音提高中的有效性及意義
1.有效性
通過開展為期一學年的英語語音正音課,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語音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筆者將從客觀與主觀兩方面出發(fā),全面分析并探究朋輩輔導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音提高中的有效性。
首先,從客觀角度出發(fā),接受朋輩輔導的學生均全程參與了該課程內容的輔導,并在課程前后參加了科學規(guī)范的語音知識學前測試及期末測試(即“前測”與“后測”)。前測和后測采用相同試卷,由音標發(fā)音、單詞拼讀、文章朗讀三部分構成(見圖2)。試卷內容覆蓋國際音標發(fā)音、音標拼讀、音調控制、不完全爆破、強讀弱讀、連讀等各方面英語語音知識,因此可以較為全面地檢驗并且評判測試者的英語語音水平。參與朋輩輔導課程的25名同學來自英語專業(yè)之外的各個專業(yè),在語音前測中,以音標發(fā)音部分為例,44個音標的平均錯誤發(fā)音數(shù)量為17個,錯誤率達到38.6%,音標平均成績得分為26分,總成績平均分為68.7。從前測的成績數(shù)據(jù)來看,受測學生群體普遍在英語語音方面知識較為匱乏、能力較為低下。通過參與兩個學期的朋輩輔導,該學生群體突出的進步清晰地反映在了后測成績上。在后測中,44個音標的平均錯誤發(fā)音數(shù)量降低至5個,錯誤率為11.4%,音標平均成績得分為41.44,總成績平均分為89.08(見圖3)。除此項之外,接受輔導的學生群體在詞重音、句重音、連讀、不完全爆破等各個方面的語音知識能力上也得到相的提高(見圖4)。
其次,從主觀角度出發(fā),筆者采取一對一訪談的形式,即對參與朋輩輔導的學生進行主觀問題采訪,并進行記錄分析。通過對訪談記錄的整理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25名參與輔導的學生普遍反映該輔導方式令其受益匪淺。在年齡相仿、教育背景相似的學長學姐的輔導下,25名同學原本漏洞百出的英語發(fā)音變得更加標準規(guī)范,頭腦中也有對英語語音較為清晰的認識與把握。同時,隨著自身發(fā)音規(guī)范性的`提高,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自信心的增長有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見圖5)。受訪學生均表示,他們非常認可朋輩輔導的模式,朋輩輔導員高度的親和力和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堂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朋輩輔導的模式下,學生可以直接地獲得切合自身的學習經驗,同時在心理上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
2.意義
通過對該輔導模式有效性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朋輩輔導模式不僅可以在相對較短時間內極大地提高受輔導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同時可以對輔導雙方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曾有研究表明,朋輩輔導期間獲得的社交經驗使雙方受益匪淺,此舉能夠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提高其學習成績,進而提高他們在同輩中的社會地位(瑪斯,馬蒂尼斯,20xx)。當學生理解了朋輩輔導的益處,掌握了相互合作和有效學習的手段和方法之后,與那些沒有參加過合作學習的學生相比,他們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哈姆雷特C.L,菲利普斯N.B,1997)。因此,除去在專業(yè)知識能力方面的提高之外,朋輩輔導模式更是一種促進互幫互助、共同成長的有效途徑,在這種模式下,“樂學善學”的學習氛圍愈發(fā)濃厚。
五、應用前景
經過科學地調查研究,朋輩輔導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音提高的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它代表著一種同輩之間互相協(xié)作、探索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被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fā),重難點通過朋輩輔導員運用簡單易懂的知識講解方式變得易于接受。在這種高效教育方式的引導下,短時間內就可以讓學生大體掌握語音知識的架構,掌握音標及其朗讀知識中的大部分技巧。同時,由于輔導者出自成績優(yōu)異的本科高年級英語專業(yè)學生,大大節(jié)省了聘請資本,而且鍛煉了輔導者自身,為優(yōu)秀的高年級本科生提供了在校任職任教的寶貴經驗。
因此,本次研究不僅證明了朋輩輔導在非英語專業(yè)英語語音提高中的有效性,還體現(xiàn)了在高等院校內開展“朋輩輔導”教育模式的廣闊前景。這種互動性強、學生主體性突出、有效性明顯的輔導方式在規(guī)模和學科范圍領域都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除了英語語音,這種形式的教育模式也可以走入其他課程,為其他學科領域所采納。因此,筆者認為,朋輩輔導模式應當引入更多高校,開展至各個學科各個專業(yè),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朋輩輔導的積極意義,為學生、朋輩輔導員,以及學校自身帶來最大程度上的多贏。
六、結語
作為該項目的實施者與研究者,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收集、研究及分析,筆者清晰地認識到朋輩輔導模式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音提高中具有顯著的有效性。與傳統(tǒng)教師授課相比,朋輩輔導員的輔導方式更加讓受輔導者喜聞樂見。因此,該輔導方式的有效性啟示我們,朋輩輔導模式應當被運用到更多學科領域、推廣至更多國內高校,使得更多的學生受益于朋輩輔導。需要注意的是,開展朋輩輔導,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朋輩輔導者培養(yǎng)機制,需要不斷加強朋輩輔導者團隊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建設[3]。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朋輩輔導模式有效地開展,并充分發(fā)揮積極作用。
朋輩輔導員工作計劃3
一、引言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從1999年到2006年,自殺是美國12~18歲年齡段和19~25歲年齡段排名第三位的死亡原因,在我國,自殺是第五大致死原因,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金盛華在對大學生自殺意念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我國大學生群體中過去幾年曾有過自殺想法的人高達34.4%,有自殺企圖的比例為4.4%。近年來,大學生自殺現(xiàn)象作為一個介于社會問題和心理衛(wèi)生問題之間的綜合問題,已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視,它的出現(xiàn)是一定社會、經濟、文化、心理、生理等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對此,各高校紛紛采取了諸多相應的措施、建立了自殺預防模式及干預機制。其中,已廣泛應用于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朋輩支持計劃(PSP)作為一種有效緩解身心困擾的模式還未在學校心理輔導中開展,根據(jù)其理論及原則,它將逐漸成為預防和干預在校大學生高危人群的一支重要途徑,將成為一種大學生自殺預防策略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有效干預方法。
二、國內外大學生自殺預防策略概述
從國內研究來看,對于大學生自殺預防策略主要包括建立自殺上報制度、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lián)動預防機制、建立當事人自我成長機制、建立預警干預機制以及組建危機干預的師資和學生隊伍等。
國外研究中,在對1965~2010年國外文獻回顧中可以看出,自殺預防策略可分為兩大類別,第一大類中得到印證有效的策略就是減少致死因子和在抑郁癥管理中對家訪醫(yī)生(GP)的培訓;第二大類策略包含了大型的宣教活動,以學校為基礎的篩查計劃和看門人計劃。有研究表明宣教活動效果很小,甚至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青少年群體中做廣泛的自殺預防教育會產生副作用。有些研究稱在對抑郁癥的篩查中提升了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從而降低了自殺率,但是有些研究并沒有看到這種效果。在美國,全國范圍內施行的以社區(qū)為基礎的青年自殺預防項目――GLSMA(the Garrett Lee Smith Memorial Act),包含了教育、培訓課程、篩查、隊伍建設、危機干預熱線以及朋輩幫助一系列自殺干預活動,最普遍的干預措施就是看門人培訓和識別高危人群的篩查計劃。
三、朋輩支持計劃(PSP)概述
1.概念研究
朋輩支持是指曾經面對、容忍和克服逆境的人能夠為那些面對類似處境的.人們提供有效的支持、鼓勵、希望或者指導。國內運用同樣理念的方法主要表現(xiàn)為“同伴教育”,最早主要用于公共衛(wèi)生的許多領域,包括勸阻吸煙、預防和控制藥物濫用、戒毒、艾滋病/性。踩】到逃㈩A防犯罪、生殖健康教育、孕產婦保健、社區(qū)慢性病教育和營養(yǎng)學教育等;在職校學生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預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這一方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同,這與北京、上海的評價結果基本一致;在對強制戒毒人員中開展艾滋病預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訓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強制戒毒人員中培訓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等。二是運用于教育領域,即對各門學科的教學效果起到了提升作用,F(xiàn)在國內高校也開始建立朋輩學生組織或社團,但和PSP的涵義有所不同。
國外研究中,朋輩支持計劃(PSP)作為一種在提升社會支持和情感支持上很有前景的方法,廣泛應用于癌癥病人、慢性疾病病人、青少年行為問題人群等干預計劃中。在美國,63所高中學生參與的自殺干預計劃――LifeSavers培訓計劃中,PSP的培訓內容分為團隊合作、不帶評判性的傾聽他人的敘述、可能存在抑郁和自殺傾向的同伴的識別和專業(yè)性心理救助咨詢資源列表四部分。
2.朋輩支持模式研究
從國內研究來看,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種心理活動對需要幫助的同學進行朋輩支持,而規(guī)范的朋輩支持模式目前在公共醫(yī)療領域部分存在,但在高校還沒有開始實施。
就國外研究,朋輩支持的模式有很多,如面對面團隊自我管理模式、朋輩教練或指導模式、朋輩社工模式、電話朋輩支持模式、網絡朋輩支持模式、Chari compbell提出的“學生成功社交的朋輩輔導模型”(SSSPC);Tmothy A.Carey提出個體自我平衡的“分層法”朋輩輔導模式等,其中,面對面團隊自我管理模式是基于激發(fā)權能理論,其關鍵在于朋輩領導。國外研究者建議成功的模式需要有幾個如特定環(huán)境、貼合人群不同的工作日程、志愿者、領導者等關鍵性元素;朋輩教練或指導模式是一種非正式、更為靈活的PSP范式,這個是提供朋輩支持的朋輩教練與其他病人或參與者一對一會面,傾聽、與他討論相關問題、提供支持。較其他形式的PSP,朋輩指導范式同時能夠幫助病人和指導者,有研究顯示幫助他人的病人轉而也能從中獲益。
3.朋輩支持模式效果評估
關于朋輩支持的效果評估在公共醫(yī)學領域應用較多,李曉波等、馬迎華、梁升祿、劉寶花等研究發(fā)現(xiàn),同伴教育是一種大學生樂于接受而又有確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近期效果明顯,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王永進行的大學生的同伴心理互助實驗研究表明,運用團體互動、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互動和教師督導相結合的大學生同伴心理互助可以顯著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縱觀國內外的研究,無論是醫(yī)學領域,還是企業(yè)、學校中,朋輩教育及同伴教育等成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幫助手段。目前采用在自殺干預領域中的的實證性研究極少,局限性是在對PSP培訓的效果評估上控制組實驗很難做到。而且,PSP往往與其他干預措施同時進行,很難明確PSP干預措施的效果。
四、朋輩支持計劃(PSP)的思考及展望
縱觀已有研究,朋輩支持計劃(PSP)作為一種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法在學校心理教育及心理干預中尚未開展,亦有研究大部分仍依舊集中在理論研究上,實證研究極少;基本應用于公共衛(wèi)生領域,高校還沒有廣泛實施;作為一個年輕的研究領域,朋輩支持模式干預過程、干預實效、評估指標等還需進一步標準化,希望本研究能在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提供一個有效的方法,為未來的心理學研究增添新的研究內容。
【朋輩輔導員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心得03-02
朋輩心理輔導員心得(通用15篇)10-18
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心得7篇01-12
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心得8篇05-06
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心得體會03-07
朋輩心理輔導心得體會02-16
輔導員工作計劃04-07
班級輔導員工作計劃10-09
大學輔導員工作計劃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