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鳥》古詩詳解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居易《鳥》古詩詳解,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鳥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詞句注釋
、俚溃赫f。
②莫:不要。
③子:小鳥。望:盼望。
白話譯文
誰說這群小鳥的生命微小,與所有的生命一樣都有血有肉。
勸你不要打枝頭的鳥,幼鳥正在巢中等候著母鳥回來。
作品鑒賞
白居易在這首詩中發(fā)出勸戒之聲,勸導人們愛惜鳥類,表現出白居易的善良、仁愛之心。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響,與儒者論理,與居士論道,與佛家論經。假如說李白是世間的精靈,隨性而為;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濟天下,仁義無邊,又在知足中尋求解脫。
據說洛陽紙貴,據說長安居不易,白白居易曾是高傲的才子,后來與得道高僧相交,長期感其心理其情,白居易逐漸明白世間的生靈都有同樣的生命,本沒有貴賤之分。一首簡單易懂的《鳥》,把鳥兒的生命看得與人的生命一樣,人不可以為自己強,而任意決定小鳥的.生死。
假如說自然界的定義是生靈皆平等,那么人類社會的規(guī)則強化萬物為三六九等。白白居易聽高僧說,惡雖小不可為,善雖小必為。他曾經以為的生命不平等,終于轉化為自然界的萬物平等。此詩說的是鳥,其實喻義著現實社會,皇家貴族性命高嗎?貧窮百姓生命微乎?都是一樣的皮肉,都有母子情深,白居易希望社會充滿愛和歡樂。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鳥》古詩詳解】相關文章:
電子簡歷模板詳解12-02
日本留學條件詳解09-25
日本留學獎學金詳解06-07
韓國就業(yè)簽證詳解12-08
2017醫(yī)保政策詳解09-11
工傷賠償范圍詳解09-02
過年的來歷「詳解」06-26
考研英語難句詳解05-16
詳解考研英語難句04-09
會計實習證明模板詳解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