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并不會怎樣
曾經每天騎著腳踏車上班,一晃也好幾年過去了。突然某天,真的是突然,心想我不開車了,試著減掉一向覺得不可或缺的依賴,看看會怎樣?車賣掉后,從此不必定檢,不必繳燃料稅和牌照稅,不必付停車費,不必買車險,不必按時洗車和暖車,不必對油價敏感,不必再為迷路而困擾。
生活中我在意的對象,書是其一,減掉買書會怎樣?也許就會回過頭來溫習舊書,“溫習”這個詞,在網絡時代突然變得很陌生。溫習,有一種心境安頓的感覺,有一種重新發(fā)現的驚喜,像和老朋友促膝談心于樹下,晚風習習,讓焦躁的信息回歸知識的安穩(wěn)與人生的微悟。
陪伴小孩很重要,上了“國中”后,小孩沒我陪伴也不會怎樣。陪伴像是加法,用父母親去加自己的孩子,愈加愈復雜難解。其實,陪伴更應該是減法,孩子只偶爾需要我靜靜地傾聽,以朋友對朋友的眼神交流,其余,就讓彼此享受那種減到最清凈的孤獨。每個孩子都需要品嘗孤獨的滋味,生命才會漸漸有厚度。他們從來都很清楚父母親對他們的重視,但是,重視比不上一次面對面的注視。或許,最需要陪伴的,是我自己吧?我沒有陪伴那個沮喪、失控、抓狂的自己,我沒有以朋友對朋友的眼神注視自己。
手機壞了,心想完蛋了,大家都找不到我,后果一定會怎樣怎樣。但幾天后發(fā)現,真想找我的就一定找得到(13世紀的波斯詩人魯米說:每個愛你的人/都會在你消失不見的幾天愛上你)。然而多數是不需要我的人,原來我不是那么重要。
在臺北一直沒買房子,也認真找過房,找到后來有一搭沒一搭的。如果我的心就是一棟房屋,心內時時有家人,那么我移動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沒買房子并不會錯過親情。
沒房子、沒手機、沒藏書、沒車、沒時時刻刻陪著孩子……會怎樣?我自問,是因為害怕錯過什么嗎?我們明明知道人生難以掌握,卻偏偏無法釋懷。其實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錯過生命中諸多選項,一輩子都在期待日子好轉。錯過不代表錯,有時互相錯過,是這輩子的幸運。
常常掛心工作,老是忘了親情或者好好讀一首詩比工作重要。工作到底可以怎樣?如果不能怎樣又會怎樣?魯米說:“當你成為多,你就是無/是空。”
每天早晨試著對工作笑一笑,心懷感謝。感謝忍受我臉色的人們(波蘭詩人辛波絲卡說:我虧欠那些/我不愛的人甚多),他們提醒我別人忍受的底線是——不笑沒關系,至少不能可笑。然而,工作應該還要再精簡到它的核心,變成值得付出的事業(yè),只有視為事業(yè)才能專心于每一次的對待——對待任何人和事都應全心全意。
不管減掉什么,生命中一定存在另一份工作,另一個夢想,另一種日子……魯米說:“黑暗就是你的蠟燭/你的邊界,就是你追尋的起點。”種種希望的可能,總在減到最簡單的時刻萌芽。
【并不會怎樣】相關文章:
怎樣創(chuàng)業(yè)有效09-26
個人怎樣理財08-07
怎樣穿衣打扮08-08
怎樣自我介紹11-10
演講怎樣克服怯場06-01
怎樣克服緊張焦慮05-27
怎樣提高演講與口才06-22
怎樣提高溝通能力09-26
怎樣應對領導的訓斥03-31
怎樣辦理失業(yè)證明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