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混職場范文
寫給初混職場的你
1993年,王家衛(wèi)要拍《東邪西毒》,他蠱惑了一群大牌明星:張國榮、張學友、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王祖賢、劉嘉玲……檔期很長,拍攝地點遙遠。投資人擔心了,王家衛(wèi)這廝是票房毒藥,《阿飛正傳》就是晃了半天,叫好不叫座,光他自己爽了。結果果然不出意料,半年過去,杳無音訊,投資人不愿意了。
王家衛(wèi)說:“這樣,我們原班人馬,場地不變,中途拉出去再拍一個搞笑的賀歲片,這么多明星保證好賣。兩個片子一起算如何?”于是找來劉鎮(zhèn)偉(就是那周星馳電影里面的菩提老祖),自己當監(jiān)制,拍出了《東成西就》。
果然,1993年春節(jié),《東成西就》樂瘋了,創(chuàng)造1.18億元的票房奇跡!稏|邪西毒》也得以保持原來的純粹和哲理,很多明星的鏡頭如王祖賢等,甚至全部被剪去。兩三年后,它成為永恒經(jīng)典。
王家衛(wèi)就是個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者典范。剛剛畢業(yè)的你,一定有個理想主義、純粹、不妥協(xié)的《東邪西毒》,但也應該有一個來錢、受歡迎、還有點耍寶也無妨的《東成西就》。正如魯迅所說:“錢是買不到自由的,但是卻往往需要因為錢賣掉自由。”
王家衛(wèi)的故事是個很好的職場隱喻——一個人要在職場實現(xiàn)自我,需要些什么呢?
第一需要的是選擇好平臺,這個平臺允許你在不虧錢的前提下,努力折騰。公司也是這樣,有些公司是以不犯錯為核心,有些公司則是以持續(xù)進步為核心。如果你是像王晶那樣的求穩(wěn)的選手,前者其實是很好的平臺——為了不犯錯,公司會提供很多規(guī)章制度讓你學習,你會成為很職業(yè)化的人;但如果你是王家衛(wèi)這樣的妖蛾子選手,一定要去一個求變化求新的公司,這里規(guī)則很少,收入不穩(wěn)定,但是企業(yè)給你犯錯的機會。
第二需要把前面三個工作做好。王家衛(wèi)的前三部電影:《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相當不錯,其中《阿飛正傳》還一舉獲得第10屆金像獎。所以當王家衛(wèi)想要拍電影的時候,張國榮、梁朝偉、張學友、林青霞等大明星全都積極加入——因為好不好賣不要緊,關鍵是能拿獎,拿不拿獎不要緊,他能把人拍的特別好看!職場也是這樣,剛剛進入公司的你,接手的前3個任務,完成品質其實是給你職業(yè)人品定調——大家都在看,這個人能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一旦你第一步做的比別人好,第二輪“投資”就會涌來;有了第二輪的投入,你又會比別人優(yōu)秀;慢慢地,一年后,你已經(jīng)能夠成長為技術骨干了。
第三是要找到一群認同你的人。王家衛(wèi)雖然不擅言辭,卻精于此道——劉鎮(zhèn)偉是王家衛(wèi)的職場貴人,他提攜王家衛(wèi)做編劇,關鍵時刻頂王家衛(wèi)拍完《東成西就》,后來又被王家衛(wèi)“騙”回來拍《天下無雙》,卻無怨無悔。劉鎮(zhèn)偉是個極其懂得商業(yè)片的人,他能完美地彌補王家衛(wèi)的劣勢,卻理解這個被他稱為“高佬”的人。王家衛(wèi)的御用演員梁朝偉,當年因為王家衛(wèi)害怕他不愿意演同性戀角色,先騙到阿根廷,扣下護照,然后才開始說劇本——他一邊罵,一邊認認真真地演完了后面所有的戲。不管你是要創(chuàng)業(yè)、成功,還是自我實現(xiàn),在職場中找到一群認同你的想法的朋友非常重要。職場成功最經(jīng)典的故事往往不是孤獨奮斗,而是平凡的小伙伴們先聚攏成一個圈子,然后一個人突然發(fā)跡,大家都火了起來。
剛畢業(yè)的你,年輕、理想、孤傲又膽怯,一如戴著墨鏡的王家衛(wèi),請堅持你的《東邪西毒》,但是別忘了,你也需要一個《東成西就》。
永遠把自己當“備胎”
林濤只有中專學歷,卻是一家合資公司的研發(fā)部經(jīng)理。有人問林濤是靠什么在人才濟濟的合資公司當上研發(fā)部經(jīng)理的?他風趣地說:“永遠把自己當備胎。”
林濤所在的這家合資公司是由一家私企發(fā)展而成的,林濤是在公司剛剛成立時被招聘進去的。那時公司規(guī)模小,技術力量很薄弱,技術人員都是外聘的一些退休人員,老板又招聘了一些剛畢業(yè)的學生,把他們當做“備胎”,老板沒有給這批剛招聘的學生安排固定的崗位,個個像螺絲釘一樣哪里需要到哪里,很多員工對這種用工制度很反感,有的干上一兩個月后就逃之夭夭。而林濤卻認為這是鍛煉自己、多學技能的好時機,看到哪個崗位缺人,不等老板發(fā)話就自己跑過去幫忙。林濤雖然不善言談,但學習能力強,人又勤快,很多師傅都喜歡他,有事情也愿意找他幫忙,就這樣,林濤跟著不同的老師學到了不少技能。
公司慢慢走上正軌后,老師傅們要求漲工資,老板提出漲工資可以,但生產定額必須增加。老師傅們都有抵觸情緒,為此鬧得很不愉快,一氣之下,炒了老板的魷魚。
老師傅們走后,車間主任的職位空缺了,老板想在上次招聘的員工中選一位車間主任,通過層層選拔,林濤憑借過硬的技術脫穎而出,成了車間主任的不二人選。
然而,當林濤在加工車間主任的位子上大展拳腳的時候,維修車間主任的位子出現(xiàn)了空缺,他又被老板作為“備胎”調到維修車間做主任。
后來,公司逐漸發(fā)展壯大,慢慢發(fā)展成一家合資公司,林濤又被調到技術部工作。每到一個新部門,林濤就很快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迅速適應新的工作,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請教有關專家或上網(wǎng)查閱,而且不斷想點子把新部門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林濤這些所作所為正符合公司的用人要求,他也憑借自己在各部門掌握的技能,在公司的新課題研討會上提出一些好的想法,F(xiàn)在林濤對公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了如指掌,成了公司的技術權威,被老總任命為研發(fā)部經(jīng)理。
在職場中,你若想成為常勝將軍,就要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只即將被使用的“備胎”,學習多種技能,時刻準備著,只有這樣,機會降臨的時候,你才會獲得垂青。
面試、相親和蘇格拉底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在印度著名大學ICE(皇家工程學院)修讀工程學的萊俱(Raiu Basitigi)對著著名企業(yè)的招聘考官說:“斷了兩條腿我才能真正站立起來,獲得這種態(tài)度不容易。我不改變。你保留你的工作,我保留我的態(tài)度!笨脊俦蝗R俱的態(tài)度所折服,最后把這個珍貴的職位給了他。
這家企業(yè)正是萊俱所向往的。因此他無需猶豫。然而在真實世界中,我們最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錄取你的企業(yè)說不上最好,也不是最壞。這就會讓你很猶豫,是放棄這一家繼續(xù)找工作f也許不會有比這更好的單位了),還是就是它了先干著吧(可是也有可能再努力一下心儀的單位就會出現(xiàn))。
面試問題有點像《非誠勿擾》節(jié)目的相親問題。
如果你來《非誠勿擾》只是為增加知名度,那么你的最優(yōu)選擇就是一站到底,直到觀眾和編導嫌棄為止。但如果你是真心來找另一半,你是選擇眼前這個看似還不錯的高帥富,還是繼續(xù)等待看看有沒更好的(風險是過這個村沒這個店)。作為女人你可能憑自己的直覺,相信一見鐘情這回事,但是作為經(jīng)濟人,你要如何選擇才是最優(yōu)策略?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古希臘的大哲人蘇格拉底就提出過。這就是“最大麥穗問題”。有一天,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成熟的麥地邊(求職或相親舞臺)。他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里摘一顆最大的麥穗(最好的職業(yè)或配偶),但要求只能摘一次,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求職、相親和挑麥穗都是一個經(jīng)濟學問題,經(jīng)濟學本身是一門研究資源配置的學科,比如1962年沙普利(2012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和另一個經(jīng)濟學家蓋爾提出的穩(wěn)定配對原理,就可以應用到求職和婚姻中(他們當時的論文題目就是《大學錄取和婚姻穩(wěn)定》)。事實上每個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因為受到時間等制約,不可能無窮盡地找工作,或者在相親舞臺上一直挑選下去。但同時又由于信息不對稱的緣故,無法了解接下來遇到的面試,或者所有可能上臺的男嘉賓的情況,因此運用經(jīng)濟學概率學等相關理論,可以大大增加成功率。
哈佛大學教授約翰·吉爾伯特和弗雷德里克·M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相親最優(yōu)理論。我們拿《非誠勿擾》來舉例:假設平均每個女嘉賓會上臺20期,而平均每期有5個相親對象,也就是說你有100次機會。約翰教授的意思是用100除以(自然對數(shù),約為2,71828),也就是37。按照約翰教授的相親秘籍,對這前37個男人你可以盡逞挑剔之能事,橫挑鼻子豎挑眼,比如“男嘉賓,我滅燈是因為我不喜歡你的鞋”云云,不過這時,你必須在這37人中挑出最好的一個A先生(同時他也對你感興趣),假如在接下來的63次機會中,你遇到第一個條件超過A的B先生時,你就立馬放下矜持,如黑寡婦蜘蛛般主動俘獲這個男人,這就是你的最優(yōu)選擇。
這個理論同樣對招聘面試也適用,只要假定好自己面試次數(shù)的容忍度(比如最多參加30次面試)。那么在應試完第11個(30/e)時,心目中選出一個最好的,只要后面有比這個更好的單位,你就可以立馬做出決定。
很多女嘉賓在臺上站了很久。花費了巨大的時間成本,也見到了很多高帥富,但卻沉湎于失去的優(yōu)質男(沉沒成本)無法決斷。同樣,也有很多朋友常常會覺得這家企業(yè)還不如自己前面拒絕過的企業(yè),越找工作心態(tài)越差。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Jonell Strough表示,你投入的越多,那么你就越有可能一直沿著一個錯誤的決定走下去。這就使得很多女嘉賓越是閱人無數(shù),越有可能選擇平庸男或者成為剩女,“面霸”也往往不是那個找到最佳職業(yè)的人。
因此,無論是選擇職業(yè)或者婚姻時,你該想一想蘇格拉底的那粒最飽滿的麥穗。
做一個無可替代的員工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我們夠用心,也夠勤懇,卻沒有被提拔,甚至連贊賞也沒得到。我們可能牢騷滿腹:“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比欢,我們卻忽略了——每一個員工的升職加薪都會經(jīng)過一個考核期,如果做得夠好,卻沒有得到升職加薪,那肯定是處在被考核期。所以,還是耐心地再等上一段時間吧。如果連等待的勇氣都沒有,就只能被替代了。
職場競爭慘烈,當職場趨勢從企業(yè)端的“終身雇用”變成個人端的“終身就業(yè)”,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即將或剛出校門走向職場的大學生唯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方能穩(wěn)操勝券,乃至無可替代。人的學識、修養(yǎng)、經(jīng)歷、地位不同,在這個充滿競爭的職場里,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
經(jīng)濟學里有個“替代效應”。生活中,替代效應非常普遍。如蘿卜貴了多吃白菜,大米貴了多吃面條。買不起LV,用仿LV替代。H7N9瘋狂,不吃禽肉禽蛋,吃牛羊肉來替代禽肉禽蛋。在職場,既不要不平CEO拿百萬元年薪,更不要慨嘆“老板翻臉比翻書快”。如果不想被替代,只有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實現(xiàn)在職場中的價值,也只有讓自己變身成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員工。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他生活的意義僅僅在于是否正在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標!币蔀橛袃r值的、不可替代的人,至少要“敢想”。如果連想的勇氣都沒有,還會有行動?俗話說:“天使之所以能飛得很高,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边@句話放在職場同樣適用。上進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只有“敢想”的人,只有有目標的人才會全力以赴地拼搏。哪怕這個目標只是個短期計劃,還是一個僅僅兩三個月的短期計劃,也比沒有計劃的碌碌無為強得多。
職場如戰(zhàn)場。任何機會都不會光顧庸人,也不會光顧只做大事的牛人。工作中,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小事,大到“盒飯”小到“拖布”皆是“文化”和“規(guī)則”,都必須學會?突f過:“人性的弱點并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盡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于完善。”即,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通過自我分析,徹底地搞清楚“我能干什么”。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f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使自己能力與潛力達到最佳。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時候,小事之中見修養(yǎng)。所以,必須要克服“不值得定律”這一人性的弱點。也不要自詡自己多么有個性,“90后”的個性和脾氣,“80后”、“70后”、“60后”也有,不要拿“二”當個性,“拒訂盒飯”沒錯,但它有悖常理。職場不是校園,從大學校園走向職場,既要學會隱忍,也要學會付出,不經(jīng)意地付出也能“好風憑借力”,送你上青云。否則,只能被淘汰出局。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其大意就是在潛意識中,人們習慣于對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一個值得或不值得的評價,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或不值得做好。這是我們人類在漫長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個人性的弱點。從家庭到校園的20多年,不少大學畢業(yè)生一直是“享用”者,被“呵護”者,以至仍有“驕子”的期許。進入職場,作為社會人,人人都得學著有所擔當。尤其是剛進入用人單位的大學畢業(yè)生,一定要從最瑣碎、最基礎的“小事”做起,如果“小事”不想干,還由內而外的“狂傲”,說好聽點是年少輕狂,說難聽點是自以為是。
職場就是如此的現(xiàn)實,沒有幾個人能一步登天,也沒有幾個職業(yè)如想象中或外人看起來那么美好。更莫說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最不容易適應的并不是業(yè)務,而是處理各種職場人際關系的方法。有時候,領導在提拔某個員工之前往往會用幾件小事來考察他的工作作風、辦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這其中有一個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假如某一天,領導把你叫進辦公室說,某人那個計劃已經(jīng)完成得差不多了,你來幫他完成收尾工作吧。你絕對不能懊喪,你的機會來了。反之,一個不屑干小事或替他人做嫁衣的人,領導也不會放心讓他獨當一面。
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但是,許多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只習慣于用道理來說明問題,而忽略了“事實”。大學生活固然構造了堅實的知識結構,然而課堂里所學的東西沒有經(jīng)過現(xiàn)實的打磨,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構成,具體的工作細節(jié)、流程,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積累,并獲得成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方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所以,不要趾高氣揚地告訴別人,“讀那么多年的書,就是要獨當一面”!
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常與其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等有密切關系。孤身為事業(yè)闖蕩的大學生們,初入職場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難題,多少會感覺到有點不適應。但是,職場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主動改變自己的人,一種是別人要求他改變的人。我們大多數(shù)人屬于后者,屬于碌碌無為的后者。而主動改變自己的那些人,因為敢于擔責而成長最快,也最受用人單位和老板喜歡。他們也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關愛的力量
李艾柯卡離開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臨危受命前往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擔任總裁時,曾專程拜訪了美國著名橄欖球隊教練文斯隆巴迪。作為一名神奇的王牌教練,隆巴迪曾多次帶領球隊獲得全美橄欖球比賽總冠軍。“您能取得如此不菲的成績,一定有高超的秘密戰(zhàn)術吧?”見面后,艾柯卡欽佩地問隆巴迪。
“沒有!甭“偷蠐u了搖頭,應道。
艾柯卡頓感尷尬:“那么一定是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
“更不是。”隆巴迪又一次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那靠的究竟是什么?您取勝的秘訣在哪里?”艾柯卡大惑不解。
“是教會隊員們彼此真心友愛!甭“偷系幕卮鸪鋈艘饬稀?粗驴ㄒ荒樀捏@訝和不解,隆巴迪解釋道:“許多橄欖球教練習慣于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并運用各種戰(zhàn)術,但卻無法贏得比賽,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沒有教會球員們要彼此關懷和愛護,他們的球員間缺少那種像親人般真摯的愛。這讓他們在場上很少真正去顧及隊友!
艾柯卡聽后,覺得有點兒道理,接著他又問道:“那怎樣才能讓他們懂得彼此關懷和愛護呢?”
“我會讓每位隊員知道,他們在場上的每一個決定都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下一個隊友,”隆巴迪說道,“讓他們覺得如果我阻止不了對方的球員,那么我的隊友鮑爾的腿就會被踩斷,鮑爾一旦受傷,他的下一個隊員杰克的腳也就有可能會受傷。因此,我一定要守住自己的位置,不讓對手突破,這樣鮑爾和杰克他們才能守好自己的位置,并且不受傷。”艾柯卡恍然大悟,原來,平庸的指揮者和卓越的指揮者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能否讓每位跟隨者時刻想著關照和愛護自己的同伴兒。
回到公司后,艾柯卡將隆巴迪的這套“關懷隊友”理論巧妙地運用到克萊斯勒的日常管理中,他反復強調公司同事與同事間,部門與部門間要彼此友愛,真誠關懷。“如果作為設計部門一員的我,沒能把車子設計好,那么生產部門就無法生產出顧客喜歡的車子,進而銷售部門也就無法將這種車子銷售出去,那么他們的工資就會受到影響,很受傷……”在深入員工當中的時候,艾柯卡常這樣打比方說。
靠著這套“關懷友愛”理論,艾柯卡最終把克萊斯勒從絕境中拯救過來,奇跡般地再創(chuàng)輝煌,成為全美第三大汽車公司。
愛是這個世上最有效的管理和營銷之道,懂得運用愛的人,將無往不勝。
說話之道更是為人之道
深諳“說話之道”的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日前在廣州、上海等城市為其作品《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開簽書會并在中山大學舉辦講座,吸引了諸多年輕粉絲和職場白領到場聽講。他在講座上演講了這樣一段給人啟示、令人深受啟迪的名言:“貴人不一定能改變人生,外表不一定能決定魅力,但是說話可以。把說話練好,是人生最劃算的事。”
在筆者看來,說話之道,更是為人之道。尤其在職場,上司、下屬、同性、異性之間如何相處?不少職場人士不懂得說話,尤其面對上司、同事誤解時,容易進退失措,造成心理上的抑郁。蔡康永在娛樂圈中的生存智慧,正好可以給遭此境遇的人以啟發(fā),而對于初涉職場的大學畢業(yè)生,更是字字珠璣,句句經(jīng)典。
一、講話坦率不是說話之道的真諦
王欣大學畢業(yè)后到一家服裝生產企業(yè)做營銷工作已經(jīng)三年了,論經(jīng)驗、能力、效率,他自認為不比同事差,和他一起進公司的其他人,三年間先后都得到了晉職和加薪,可他為什么得不到老板的重用呢?
一次出差途中,經(jīng)理秘書為他指點了迷津。原來,工作認真負責的王欣,一度是老板心中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赏跣榔綍r說話太坦率,不講究說話之道,結果得罪了一些人。對他的不良評價傳到老板耳朵里,老板認為他在人與人的交際中缺乏技巧,所以大家對他的講話坦率頗有微詞,因此而影響了他的升職。
經(jīng)理秘書告訴王欣,去年底,公司營銷部門的營銷方案因不成熟被老板退了回來,需要重新制定,部門的其他員工完成本職工作后,都主動加班去幫主管的忙,因為第二天上班后老板急著要。可王欣像個沒事人一樣,到點就下班走了,臨行,還坦率地講出一句看似合理卻不合規(guī)矩的大實話:“這不是我該做的事,加班又沒有加班費,誰愿意浪費這種不能體現(xiàn)價值的時間呢!”這話自然而然傳到老板的耳朵里。試問,機會怎么會降臨到一個沒有團隊意識,不愿多擔待一份責任的人身上呢?
在中山大學的講座上,蔡康永曾對職場人士提出這樣的忠告:“中國人形容口才的成語很多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像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都帶有三點水,覺得說話像流水一樣關不住是好事。但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只會讓我們頭疼,真正口才好的人說話很舒服,很關心他人!辈炭涤涝跁兴岢谋闶敲總人都能跳出自己的立場去理解別人,講話坦率并不是說話之道的真諦。
很多人認為,你說什么樣的話,透露出你是什么樣的人,對于這一觀點,蔡康永覺得不只如此。他對這類人比如上面故事中的王欣等職場中講話坦率的人士提出忠告說,這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他就是什么樣的人。她嘴上愛抱怨,她就會成為“怨女”;他老是說色情笑話,他就是色迷迷怪叔叔……雖然他們骨子里可能并不是這樣的人,但是給人的印象就是這樣。仔細想想,康永的忠告的確有道理,給人印象不好往往成為工作上的絆腳石,王欣的境遇就是例子,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二、懂得認輸?shù)娜硕脮f話
小雅大學畢業(yè)后到一家外貿公司做了行政部文員。工作不到半年,小雅就遇到了麻煩。原因是,部門里居然有傳言,說小雅是老板的親戚,是老板安插在員工中的“探子”。為此,同事們紛紛疏遠了她。孰料,不肯認輸?shù)男⊙挪蝗フ以,反而將錯就錯,故意在同事面前說出這樣的話:“我就是老板的親戚,就是探子,你們能把我怎樣?”說過這話不久,一天下午,老板路過辦公室的時候,突然探進頭來說:“小雅,一會兒給我太太打個電話,她說要跟你一起去做頭發(fā)!碑敃r,辦公室里一片嘩然,還有同事打趣說,原來你跟老板私交這么好啊。由于手頭工作忙,小雅也沒多解釋什么。沒想到,這件事以驚人的速度傳遍了整個公司。更離譜的是,連老板都知道了這件事,還以為小雅無事生非,故意在同事面前與他攀近乎呢,對小雅的行為,老板大為不滿。
其實,不懂得認輸?shù)男⊙艍氖戮蛪脑诓粫f話上。當初部門里有傳言,說她是老板的親戚和“探子”,她應及時站出來澄清,消除同事的誤解,可她將錯就錯,故意說是老板的親戚,這第一步就走錯了。后來老板讓她給太太打電話,與她一起做頭發(fā),她更應該在同事面前說明原因。據(jù)小雅后來說,一次與老板娘乘電梯時,老板娘直夸她的發(fā)型很漂亮,并提出有時間帶她去做與小雅一樣的發(fā)型。這件事必定是老板娘對老板說了,所以老板讓小雅帶著太太一起去。對于同事的懷疑和驚奇,小雅當時不該默認,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如此即可打消大家的疑慮?墒牵⊙挪豢险J輸,再加上不懂得如何說話,結果給她造成不利的局勢。
康永忠告:“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shù)娜撕芏f話!睘榇,他希望那些擅長辯論的職場人士能引以為戒。在案例中,他介紹說,某公司有位員工,一流大學畢業(yè),辯才縱橫、邏輯清晰、學富五車、口若懸河。每次部門開會,如果上司問到他的意見,他都能侃侃而談,很有想法?上,同事們卻都覺得他很討厭。需要協(xié)調事情的時候,別的部門的人很少愿意配合他。同部門的人,也不太愿意陪他一起沖鋒陷陣。
【初混職場】相關文章:
職場女性如何混好職場02-06
精選職場定律:助你輕松混職場06-28
盤點如何混熟職場07-02
初入職場的職場禮儀07-03
女人在職場如何混07-12
職場新人初入職場如何維權06-13
初入職場要知道的職場法則01-29
職場新人初入職場注意什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