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講座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
20xx年10月12日,我參加了xx市東站小學組織的“讓孩子脫穎而出”的學習教育。通過專家的講解,使我對如何教育好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受益匪淺。結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歷,談幾點體會:
一、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tǒng)的、長期的過程。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正確的培養(yǎng)和引導,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點,不一定能按我們大人的思維行事,不可能按家長的框架成長。比如,同樣是偉人,圣人孟子,卻經(jīng)歷了“三遷”。這就說明,個體存在差異,教育也有區(qū)別。不是每一個孩子以后都可以成為孟子,但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家長的共同期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也會經(jīng)受各種的誘惑和磨練。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就需要家長的教育,老師的輔導,還有親戚朋友的影響,環(huán)境的熏陶。有的孩子,小時就表現(xiàn)超越別人的一面,有的孩子,卻是必須歷經(jīng)時光的洗禮。這也是我們所說,有的“小時了了”,而有的“大器晚成”。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要貫穿到他成長的全過程中去,直到他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我們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
二、讓孩子充滿活力和激情更重要。教育家說,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鼓勵中成長。姜教授說,要給孩子夢想,讓孩子的心飛翔。其實都是一個道理。中國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清朝有個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職,離京前去和他的老師告別。他的老師說:“外面的官不容易做,你要謹慎小心些!蹦侨苏f:“我準備了一百頂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頂,應當不至于有關系不融洽的人!崩蠋熒鷼獾恼f:“我們以正直的原則侍奉上級,給別人做事,為什么需要這樣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呢?”老師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蹦莻人出來后對別人說:“我原有一百頂高帽子,現(xiàn)在只剩九十九頂了!边@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正直的老師的形象,但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會喜歡聽好話,更何況孩子?如今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獨生子女多,一放學就被家庭作業(yè)壓住了,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到了雙休日,家長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的影響,安排了很多的課外學習任務,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卻倒在了起跑線上。我們?吹接械暮⒆樱r候又聰明,又聽話,討人喜愛。到了青春期,有了個人的意識和想法后,突然象變了一個人,非常的叛逆,讓人很不理解。家長更是傷心生氣。其實,都是彈簧式的壓力過后的反彈,是一個很正常的現(xiàn)象。孩子在重壓過后,失去了學習的激情,甚至對家庭的關愛都產(chǎn)生了反感。學習有壓力,我們就要跟他們排解,給他們疏導,讓他們充滿活力。舒袖在背乘法表時,他媽媽叫他全部背下來,他說背不了。他媽媽告訴他,背不了就不準睡覺。當時他就耍賴了。我聽了后問他怎么了,然后告訴他:你背書一直很厲害,現(xiàn)在是不是背不了呢?他說是。我說,那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背,你背單,我背雙,看哪個背得好些,然后再交換一遍。結果,他很自然的就背完了。其實不是他不會背,而是感到到量大了,有了壓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用巧妙的方法給他注入活力,讓他學習起來,壓力減到最低。有人說,給孩子一個夢想,鼓勵他在這個夢想的驅動下,不斷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果。我認為這樣的說法,不太切合實際。試想,我們哪一個人,從小只有一個夢想呢?每一個人的夢想,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增加,不斷的變化。我小的時候,有人問我,你長大了想當什么?我的回答是,外交部長。又問,為什么想當外交部長?我說,因為他每天都有好吃的,接待外國人。當時的日子,是因為很窮,一周連吃一次肉都吃不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自己也覺得這個夢想實現(xiàn)的可能太小,知道了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夢想就慢慢的變得現(xiàn)實,想有一個工作,能夠拿到“購糧證”。所以,不要給孩子強加一個夢想,也不要讓他為一個夢想而苦苦拼搏。給他鼓勵,讓他輕松的學習和生活,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和開朗的個性,才是我們最應該做而且必須去做好的。
教育講座心得體會2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英穩(wěn)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于養(yǎng)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閱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著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xiàn)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nèi)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tài)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于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三,要培養(yǎng)孩子大量的閱讀。讀書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所以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使閱讀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為閱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總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看書,不管是何種書籍,給他帶一個頭,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歡了上閱讀,閱讀不僅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且它也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
通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養(yǎng),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為,每做一件事都要經(jīng)過我的同意或認可才敢放心去做,嚴重地阻了他思維的想像力。再者就是脾氣的急躁,因為脾氣的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不僅一次又一次對孩子惡言相向,更甚是動手打他,當看到孩子那雙無助委屈的眼神時,才回過神來,他也只是,僅僅只是一個孩子。
專家說得真好: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所以,從此刻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有著獨立的人格,有著一個良好的習慣,與孩子公平地交流,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育講座心得體會3
12月6號,陳默老師的心理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學視角》講座如期在大慶舉行,那天氣溫突降,但寒冷的天氣并沒有阻擋專程來聽陳默老師課的各位老師的熱情,整整三個小時的講座非常精彩,陳默老師從孩子每個年齡段所面臨心理任務和孕育能力,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解了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特征、老師與孩子溝通的誤區(qū)以及如何正確地與孩子溝通,聽完講座我覺得有很多收獲要與大家相互交流:
講座一開始,陳默老師就為我們陳述了當今教師面臨的教育難題是前所未有,作為教師,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首先她為我們分析了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任務及此階段需要孕育的能力。
針對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陳老師給我們指出了應對策略。所以班主任應該當學生的保護人,把對學生的愛放在第一位,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愛,還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不僅從身體(出生和體能)、心理(氣質類型和個性特征);還要從環(huán)境(家庭結構和親子關系)了解學生?傊,只有心到,班主任才能做好。
想讓孩子愿意學習,就要懂得孩子學習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學習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樣,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角度,如學習好才能有出息等,家長說千萬遍也沒有用,不懂,他們是從感性的角度看待學習的,學習有沒有樂趣?他們對學習有沒有感覺?所以,想讓孩子愿意去學習,要把握三點:
1、有趣味,要“引誘”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這件事情好玩了,他才會去持續(xù)關注;
2、能分享,要為孩子營造分享的氛圍,這是一個人的學習動機也是心理需求;
3、有成就感,對孩子取得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真誠地鼓勵,并且堅持不懈。
以上三點其實是一個理想狀態(tài),在中國現(xiàn)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是完全相悖的,不可能實現(xiàn),就連做實驗,老師都要求把每一個實驗步驟背會,全部是教條的,孩子不可能產(chǎn)生真正的.興趣。學校的評價標準單一,永遠是分數(shù),分數(shù)高就是好學生,分數(shù)低就是差學生,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對好學生差學生都不利。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不可能扭轉整個社會環(huán)境,也不能成天抱怨和無奈,陳老師特別強調(diào)——學校沒有的家長補!父母一定要把這些學校沒有的“營養(yǎng)”給孩子補上,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幫助孩子對學習建立興趣,特別是在很小的時候。
多講故事,多提問題,他可能會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散步的時候數(shù)數(shù)馬路邊上有幾棵樹,再看看樹中間有幾個空,她可能對數(shù)字就有了概念;和孩子建立共同語言,對孩子學到的新知識展開真誠的探討,鼓勵他不斷地挖掘知識的內(nèi)涵;堅持正面評價,及時真誠地贊美和肯定,等等。其實,成人學習也是這幾個特點,我們的拓展訓練就強調(diào)“體驗”、“互動”、“寓教于樂”,強調(diào)“分享”,用及時并且夸張的方式給予獎勵等。
父母還要記住一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為孩子注入心理能量。不要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孩子該如何學習,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即使在嬰兒期,他們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家長盡可能減少干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環(huán)境中,家長對孩子都有很高并且?guī)缀跸嗤钠谕,考好大學,找好工作,我們這幾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大的,并且似乎愈演愈烈(上幼兒園要徹夜排隊,高考幾乎全民動員)。我們并不幸福,因為這根本不是我們自己的期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應該是——形成自尊人格。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完成自己的夢想。做到這一點也很簡單,長期信任!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自己承擔責任,尊重,理解,包容他們。
陳老師有一段對幸福人生的定義:你培養(yǎng)的孩子收入不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能夠欣賞自然美,會享受藝術美,獨處時不焦慮,群處時也不焦慮,有跟伴侶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我覺得說得特別好,以一個平和的心面對孩子,讓孩子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成長,不要忽略他,也不要過度關注。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小時候的影響是特別大的,而父母和家庭環(huán)境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我們已經(jīng)總會為人父母,能為下一代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和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育講座心得體會4
5月13日下午,在青園陽春廳參加了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座談會后,我深有感觸。
學校能為我們構建這樣一個好的家長與學校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作為學生的家長,非常感謝學校!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家長的我有很多的時候都是只能用無奈兩個字來總結,孩子就是只聽老師的,在家和學校就是不一樣,為什么?因為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老師是最愛他們的,老師是無所不能的,老師說一不二.....老師是最會激勵孩子的,孩子什么時候須要表揚,什么時候須要幫助,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的父母,我們就沒有學校老師那么有經(jīng)驗,那么有耐心。我覺得當孩子入校的時候,我們的家長也應當入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畢業(yè)……
根據(jù)這次報告精神,結合我們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經(jīng)過認真的反思,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會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心愛護,讓孩子在幸福的環(huán)境中成長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由于我們雙方從事的工作性質,不能抽出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從上托兒所開始就在學校全托,現(xiàn)在一年級了也幾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顧。更為嚴重的是,雙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緒控制,在家里是典型的慈父嚴母型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不必要的爭吵、沖突,給孩子一種爸爸在家就可以放肆地感覺,也導致學習成績上不去,這一教訓是極為深刻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不可逆轉性。對此,現(xiàn)在我們得做到及時的糾正,首先,雙方做了溝通,彼此理解對方,解除相互間的誤解,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壯成長,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幸福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雙親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為戰(zhàn),使孩子無所適從。其次,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辦,更不能溺愛。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學會處理一些基本的事務,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的意見可以不重視,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不把孩子當回事,就根本談不上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要幫助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在現(xiàn)階段,孩子的人際關系主要是伙伴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愛的歸屬感,對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自信至關重要。同時要培養(yǎng)孩子謙虛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學會寬容和。
四、鍥而不舍,強化孩子的素質教育
要強化自立教育。讓孩子學會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從小樹立“吃苦”的精神,學會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艱辛,因此,我們要從小刻意地培養(yǎng)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對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于答應,要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要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這本身就是熱愛生活的表現(xiàn),可以促進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發(fā)展,也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要提供各種條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特別是讀書的興趣,要選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書,培養(yǎng)孩子“深讀”的習慣。
由于我的專業(yè)知識有限,以上這些體會非常浮淺,本人建議,由學校通過家長學校這個平臺,定期組織開展系統(tǒng)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從整體上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學校的教學工作實現(xiàn)協(xié)調(diào)持續(xù)發(fā)展。
教育講座心得體會5
上周四,兒子所在的小學組織了一場家庭教育講座,邀請了北京關工委的專家講課,雖然講座時間并不長,但我受益匪淺,有幾點體會:
一、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家長應該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所以,每個家長都要認識到這一點,并不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就可以,并不只是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稱職的,放養(yǎng)也需要一定的度,還需要家長收放自如地加以教育、規(guī)劃,促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長!
二、幾種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1、言傳身教法
孩子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fā)上,還口口聲聲地教育孩子,這種效果明顯不會有效。你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wǎng)玩游戲,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自己卻愜意地看著爛俗的電視劇,玩著網(wǎng)游,這讓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則,比千言萬語都更管用。
2、教孩子好的學習方法
比如預習功課,上課認真聽講,和老師同步思考、加強互動,等等。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卻不懂得幫助孩子總結好的學習方法,也許并不能及時收到想要的效果。尤其是寒暑假,借來下學期的書本,讓孩子抽時間預習功課,對孩子下學期的學習是有益的。
3、學會賞識教育
都說孩子還是自己的好。所以說,從內(nèi)心賞識自己的孩子,應該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只是,家長要做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得當,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的不如意就苛責孩子,更不要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而遷怒孩子。孩子身上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孩子的誠實、善良、守信,這些都是很多大人所不具備的。能一口氣說出孩子10條以上優(yōu)點的家長,才是合格的家長。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從小樹立自信,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4、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
家長要互相尊重,文明禮貌待人,營造一種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這也是孩子健康成長必須的良好環(huán)境。讓孩子體驗到家庭的溫暖,最好能把家長當成朋友,和你分享成長中的困惑,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5、同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03-09
教育的講座心得體會05-30
感恩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9-28
孩子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1-10
教育聽講座心得體會04-06
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4-22
小學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3-17
聽教育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6-25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