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步態(tài)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鋼琴曲《木偶的步態(tài)舞》,理解音樂描繪的形象,知道音樂要素在描繪音樂形象時的作用。
二、利用模唱、表演、畫旋律線、樂器等多種體驗方式,深刻感受木偶機械、機靈、滑稽、活潑與可愛的步態(tài)。
教學重難點:
能通過聆聽音樂感受木偶滑稽可愛的步態(tài),并能展開充分的想象,用各種方式來體驗和表現(xiàn)木偶的步態(tài)。
教學過程:
1、導入
1、隨音樂跟老師做舞蹈動作進入教室。
2、談談聽這段音樂的感受。
3、選擇音樂刻畫的形象。
二、聆聽主題
1、討論小木偶的舞步是什么樣子的
2、隨音樂跳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木偶,教師小結 。
三、揭示主題、背景介紹。
1.出示課題《木偶的步態(tài)舞》。
2、選擇符合小木偶的節(jié)奏型。
3、介紹作曲家德彪西。
4、介紹音樂背景非洲的糕餅舞。
三、再次聆聽A主題,教師展示木偶舞。
1、教師展示木偶舞。
2、學生學跳木偶舞。
3、再次聆聽A主題,學生嘗試哼唱旋律。
4、為A主題起名字。
四、出示B主題,體會音樂變化。
1、聆聽音樂。
師:人有不同的情緒,那小木偶呢?我們來認真聽,看發(fā)生了什么。
2、對比A主題,討論產(chǎn)生的變化。
3、再次聆聽隨老師畫出B主題旋律線。
4、學生邊畫旋律線,再次聆聽。
5、為B主題起名字。
5、重回A主題,整體感知。
教師:小木偶有些氣餒,我們一起鼓勵一下他,接下來看我們的鼓勵有沒有用嗎?
1、出示最后主題。
2、看來我們的鼓勵很有用,小木偶又回到了原來的活潑、高興。
3、學生做動作,整體聆聽全曲。
6、教師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這是德彪西比較通俗的作品——《兒童樂園》中的一首,共六首鋼琴曲,他用成人的眼光描繪了兒童的天地,將黑人小木偶滑稽可笑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逼真動人。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上網(wǎng)搜索和聆聽另外五首樂曲,相信他們也會給大家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感受。最后,老師請大家隨鋼琴演奏的《木偶的步態(tài)舞》,一起開心的離開教室吧!
教學反思:
《木偶的.步態(tài)舞》是三年級下冊的音樂欣賞曲,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各種體驗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評價,主動欣賞感悟音樂作品,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原則,在關注學生、關注過程、關注教材的前提下進行恰如其分的引導,才使整節(jié)課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真正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許多不足,沒有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充分的展示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
【《木偶的步態(tài)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重慶木偶藝術巴渝木偶12-26
土家族擺手舞教學01-14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