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鯨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xiàn)了一幅幅關于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
2、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第1自然段講鯨特別大;第2自然段講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第3自然段講鯨的種類;第4自然段講鯨怎樣進食;第5自然段講鯨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講鯨如何睡覺;第7自然段講鯨的生長特點。概括起來說,4至7自然段分別是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3、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作者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做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4、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三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文筆墨淺近,層次清楚,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進程這1內容在理解上有必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都可在頻頻誦讀中充沛理解,但依據(jù)以往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經(jīng)驗來盾,學生只對被申明的事物自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瀏覽,對知識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課文介紹了甚么”的層面上,而疏忽“課文是怎么樣介紹的”,即表達法子的深層次探討,缺少自覺探討的意識和愿望。大部分門生對“鯨”這類動物很生疏,有的乃至仍是第一次據(jù)說。因而,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本領,注重課表里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其首要。
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七個生字,能正確謄寫以下詞語:鯨、屬于、前肢、濾出、噸、肺、胎生、果斷。
二、誦讀課文,認識鯨的特色和生存習性,了解羅列數(shù)學、對比、舉例、比喻等申明法子。
三、培育門生酷愛科學的興致。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領會所應用的多種說明方法。
難點:認識鯨的進化進程,理解“鯨不屬于魚類,是哺乳動物!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復習引入,明確學習任務。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參與研究
3、品析文本,體會作者寫作方法。
4、拓展延伸,注重實踐。緊扣練習重點,甩手讓門生自學。
通過學習本文培育門生酷愛動物、索求動物天下的興致。 質疑問難,拓展思惟。
【小學語文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鯨》教學設計(15篇)04-04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
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09-09
語文天地四教學設計08-20
語文《賣白菜》教學設計04-15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