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聽別人提起這本書,《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不禁讓我想起,蘇氏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剛?cè)肼毜臅r候就拜讀過蘇氏的一百條建議,覺得不錯,就決定讀,鄭杰校長的這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個人覺得內(nèi)容不錯,樸實易懂,鄭杰校長謙虛,序中所寫:"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其實本人比較懶,尤其是看書,很挑剔當看到這句話時便下決心看下去。
書中提到的東西可謂是蘇氏的中國現(xiàn)代版,在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本身,教授知識,自我學習方面都有很多深刻的見解,教師所處的環(huán)境學校也做了一些介紹,讀時覺得自己也是一位老師怎么就沒有做出如此深刻的領(lǐng)悟而慚愧。
書中很多章節(jié)都寫的很好。書中17章提到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思想,想想這個事情比較簡單,但是要如何用自己的語言使表述的思想讓人明白,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讓學生深刻的明白,理解其實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只有走進學生的心中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提到的學校禮儀,讓我想起我們每個星期一的升旗儀式,看到學生整齊有序的排列才廣場上也就產(chǎn)生了,對祖國的熱愛,學生們標準的站姿也就影響到彼此,這就是儀式所帶來的魅力。
其中一條順乎人性最美,一看到這句話我心就澎湃起來了,何為順乎人性,我們在課堂上的教學如否順乎人性,我們的導入、探究、講解、鞏固環(huán)節(jié)是否順乎人性,我們的評價鞏固環(huán)節(jié)是否順乎人性,鄭杰老師在書中做了講解,讓我感受頗深,真正意識到教學順乎人性才是最美的。
理解學生的苦衷,各行各業(yè)都有苦衷,現(xiàn)在學生比我們那時候苦的多。家長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平時考試都認真把關(guān),也不管孩子到底喜歡不喜歡,就給孩子報上輔導班,現(xiàn)在的`孩子想玩也玩不成,平時和小伙伴出去一起玩玩成了奢侈的事情。限制太多我們成年人都受不了何況小孩呢呢?當學生遭遇失敗和挫折時,有多少人能體諒他們呢?我們即使能體諒在平時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去關(guān)心呢?
書中提到:體諒不體諒學生,是一個講不講人道的問題,是一個教師職業(yè)道德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教育觀念問題,也可以是一個教育方法問題。自我反思,學生出現(xiàn)的困難怎么處理,面對學生無助,知識不會一遍一遍做題無果。課堂上偶爾的走神和疲累?對于那些做不完作業(yè)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想其它有助于孩子完成的方法?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無助時的默默的反抗,試著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他們的心靈,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他們有時過于偏激的言行,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理解并體諒學生的苦衷,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生命成長的關(guān)愛,才能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重新審視教育教教學,也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當今教師的寫照,書中流露出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真誠、理解、與包容等。書中可以感受到善意,真誠,富有生命的靈氣,值得細細的體會和品味,我們在品讀時,取舍之間彰顯教師藝術(shù),使我們真正理解老師這個職業(yè)所取所舍,使老師這個職業(yè)得到詮釋。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一直以來,都以工作忙而無法靜下心來讀書為借口,按照學校的要求,本來早就應該看《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的,一直拖到現(xiàn)在才看。當我看到鄭杰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的第一句話——“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時,就被一種別樣的角度所吸引。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讓我感覺仿佛一位素未謀面的好友與自己促膝談心,沒有板著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說教,有的只是時而會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滿口余香,受益匪淺,尤其是以下三條建議讓我感觸頗深:
一、讓我們現(xiàn)代起來
現(xiàn)在的整個社會走的都是現(xiàn)代化的路線,教師的資源分配也走上了現(xiàn)代化的路線。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努力體現(xiàn)我們自身的價值,這個價值的定位有來自于三方面,學生,同事和領(lǐng)導,鄭的校長指出價值最高就是最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教師。當然,如果你既能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又能得到同事和領(lǐng)導的認可,那這是最好的。事實上,作為培養(yǎng)人的人,如果我們當教師的自己不先現(xiàn)代化起來,那我們怎么幫助孩子們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的未來?當然,這個現(xiàn)代化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應以開放的心態(tài)去積極迎接新知識、新觀念、新思想,去完成自我的覺醒,最終完成自身的現(xiàn)代化,幫助學生成長,幫助學生去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的未來。
二、教師要有靜氣
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驗:在安靜的時候往往能想通一些事情,只有沉靜下來,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與思緒。而一切與教育相關(guān)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個沉靜的心態(tài),沒有一種平穩(wěn)的心緒,是無法有較縝密而全面的思考的,那么,你就無法進行教學反思,無法學習提升自我,無法接受新的教育方法,當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
三、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wù)
鄭校長不僅為他的教師搭建“幸福的三層樓”努力,而且提出教師應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wù)。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許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于他童年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我經(jīng)常看中央12套,那里講的一些事例,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好多罪犯都是因為他那不快樂的童年,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應該為我的學生童年時代的幸福服務(wù),關(guān)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關(guān)愛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最大限度的得到快樂。我想這種服務(wù)不單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尋找到自己的正確的幸福源泉。對那些樂于學習、擅長學習的學生,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學習更多知識的機會,讓他們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就要分析他們學習差的真正原因:是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就要及時幫助他端正學習態(tài)度;是學習能力的問題,教師除了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外,更應引導學生尋找另一條到達幸福的道路,比如,有些學生有某方面特長的,要引導他們朝自己特長方面發(fā)展。
讀完這本書,讓我重新理解教師這個職業(yè),讓我重新調(diào)整自己的姿態(tài),讓我重新去思考,它將讓我真正體會教師職業(yè)的價值,從而更深愛她。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將其教育教學中的實例,以平實精煉的語言,輔以精辟的理論分析,內(nèi)容基本涵蓋了教育教學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對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指導,也有對教師提升自身素質(zhì)的建議。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于書的始終,使一線任教的我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一、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才能,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學任務(wù)。及時地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發(fā)展我們學生的才能和素質(zhì),及時地了解每一個人的志趣,這一點正是當前教學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苯處煹墓残越逃荒芘懦齻性教育,而且必須依賴于個性教育去充實、完善和提高。
那么在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領(lǐng)域,學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杜絕搞一刀切,我們應當關(guān)注的不是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更聰明。教師必須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滿足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的責任在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并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多種多樣的才能、天賦、意向、興趣和愛好等個性特點充分發(fā)揮,促使學生獲得成功,從而樹立起自尊和自信,并最終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二、教師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yōu)?0:1,30:1,50:1。教師為了使學生獲得知識的亮光,獲得學生的信任,喚起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掘?qū)W生的天資才干,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這就是通過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底蘊。教師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對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行家,同時必須有廣闊的視野和廣博的相關(guān)學科知識,教師的教育教學才能情感豐富,才能暢達而生動,有趣而有效,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滿常新,才能給學生一杯時代的活水,才能講起課來深入淺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應手,才能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敬重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三、要有語言修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若是混亂,沒有邏輯順序,他講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這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疲勞甚至產(chǎn)生厭學,加重學生的負擔。
教師的語言是關(guān)系到激發(fā)學生情感、實現(xiàn)教育教學效果的一門藝術(shù)。是否有技巧與魅力、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師職業(yè)特點所需要的。這就要求教師所用語言應該是:第一,準確簡明、科學、富有示范性;第二,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第三,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邏輯性;第四,點撥啟發(fā),富有激勵性;第五,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等。而作為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要把抽象的理論、課本的死知識講活講得具有吸引力,要使學生興致濃厚,就必須豐富自己的語言,如果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那么,我們的課一定會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我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之后感觸頗多,能夠說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論是過去還是此刻,都值得我們廣大教師不斷思考。透過閱讀,我懂得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好教師,務(wù)必要有高度的社會職責感。歌德說:“你要欣賞自我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薄氨M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明白你的價值。”履行職責的標準越高,其人生價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師,只有盡到對學生的職責,才能是好教師。因此,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務(wù)必從“職責”兩字做起。對自我應盡的職責認識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越能在履行職責中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那么,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職責呢?
一、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我認為要從課堂做起,從小事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我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這就要求教師務(wù)必學為人師,身正為范。我一向就是這樣來要求勉勵自我的。
在低年級學生眼里,教師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生的關(guān)注。因此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終生的,尤其是教師不良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更是無法挽回的。如果一個教師上課遲到早退,或不認真?zhèn)湔n、隨便應付,或?qū)W生不管不問,那么這樣的教師怎樣能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榜樣?怎樣能教書育人?
二、要不斷提高自我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wù)水平
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對所教課程的資料要十分熟悉,從教材、體系到知識點等都務(wù)必了解、掌握;上課能夠做到駕輕就熟,深入淺出,難易恰當,重點突出,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做出明確的決定,不能模棱兩可,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我,不斷地學習。其次,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來講,怎樣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用心性,使學生得到啟發(fā),思維潛力得到鍛煉,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地學習。相反,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不受學生歡迎的,這樣的課堂是缺乏生機、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也是教師業(yè)務(wù)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尤其是我們此刻參加的二期課程,在培養(yǎng)潛力,發(fā)展思維的同時,務(wù)必兼顧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第三,要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和反思潛力。教師如果沒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就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業(yè)務(wù)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斷學習、反思和探索,而這背后的決定因素是教師的職責心。
三、要關(guān)愛學生
一是關(guān)心學生的思想。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狀況,從中明白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二是關(guān)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地,耐心細致地輔導,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這部書,處處滲透著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愛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真知灼見,是不可不讀的一部好書,這部書將成為我教師生涯的指路名燈。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18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7-20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1-07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12-02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12-17
關(guān)于《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2-1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2-09
教師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1-30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41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