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_亚洲大色堂人在线无码_国产三级aⅴ在线播放_在线无码aⅴ精品动漫_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专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揭秘哈尼族婚俗文化

時間:2020-12-27 15:38:32 民俗風情 我要投稿

揭秘哈尼族婚俗文化

  哈尼族是羌族的后代。那么關于這支名族的婚俗是怎樣的呢?請看下文。

  哈尼族源于古代羌族,從青海、四川、新疆輾轉遷徙到云南的西雙版納等地。據哈尼族老人講,西雙版納的哈尼族是從“娘米”(昆明北部)、“恩米”(昆明市郊)、“革米”(元江)遷來的,至今有五十多代,有吉維、吉坐、木達、阿克、補角等支系,以前三支人口最多,主要以“平頭哈尼”和“尖頭哈尼”最為著名。吉維即“平頭哈尼”,以婦女包頭似圓盤為特征;吉坐即“尖頭哈尼”,以婦女包頭頂端似漏斗形為特征。至于木達,婦女穿長褲,類似漢族,主要居住在景洪南聯(lián)山一帶。

  一、一夫一妻

  哈尼族男女都要上山種地,婦女吃苦耐勞,回家后還要做家務,然后要給公公或丈夫捏腳解乏。如果來了受尊敬的客人或老人,則由家里姑娘給客人捏腳。

  西雙版納的哈尼族嚴禁姑表舅、姨表婚,同宗內部七至十代后方可聯(lián)姻,否則被視為豬狗不如。哈尼族認為多妻不符禮節(jié),自古至今實行一夫一妻制。

  過去,男方如果拋棄女方,不僅受到輿論譴責,還要被頭人罰款。但是,哈尼族結婚、離婚較為隨便。

  哈尼族青年男女喜歡社交,未婚的更加活躍,每個村都為這些年輕人修建了一處談情說愛的公房。

  二、戀愛與訂婚

  哈尼族有句民謠:“谷子黃,哈尼狂。”哈尼族未婚青年男女到了十六七歲就要找對象,秋收過后正是談戀愛找對象的好時光。

  十五歲以前的哈尼族女孩,都有一個小布帽,十六歲的時候,父母選在春節(jié)三十晚上,或者初一、二、三、四,或正月廿四等吉日為她們舉行“授包頭”儀式。儀式結束后,表明該姑娘已長大成人,可以找對象了。

  哈尼族的尋偶方式有三種:一是玩夜耍。村內外未婚男女到了晚上,就去屋外面或公房里找異性玩耍。玩耍時哪里都可以摸,可以玩,很隨便也很狂熱,就是不準發(fā)生性關系。二是勞作時山歌傳情。哈尼族人喜歡唱歌,只有大小便時不唱歌,其他時候甚至做夢都在唱歌,年輕人唱的是求偶、擇偶的情歌,但不在老人面前奏弦談情,老人都會知趣回避。三是親友介紹。這種情況結成的對象大多雙方的家離得較遠。農閑季節(jié),?梢姷酱媚锏男』镒尤宄扇,距離遠點還要結伴帶行李出去找對象,行李最多的就是主角。

  哈尼族青年找對象有三個標準:一是漂亮;二是勞動好不好;三是會不會操持家務。第三條最重要。哈尼族姑娘都要穿護腿,小伙子結識姑娘首先關注的就是該姑娘的護腿布制作水平如何,會不會紡線,所以哈尼族女子從小必須學會抽線、繡花、縫衣裳等技巧,免得嫁不出去。

  哈尼族姑娘對小伙子的觀察考驗也很嚴格細致。只要有外來男青年入村,全寨子適齡姑娘都會出來陪小伙子玩,既是出于禮貌,也是為了自己的.擇偶考察。大致有初選、細選、考驗等幾道程序。一般串姑娘的小伙子回家時大多都會消瘦下來,主要是哈尼族姑娘愛用飯里“埋地雷”(肥肉串)的辦法考驗小伙子,猛吃的時候肥肉串會掛在嘴上受到恥笑,細心的人慢慢吃則常常吃不飽。

  哈尼族青年求婚權在男方,決定權在女方,父母很少包辦婚姻,彼此不會勉強。若父母反對,女方跑到男方家住就結為夫妻了。

  串姑娘有講究,對意中人有點眉目的小伙子要找個中年人做伴選對象,由這個中年人去跟他的意中人玩耍、訂婚事、約定于小伙子的會面地點,再告知雙方村外幽會辦法。經過上述環(huán)節(jié)后,小伙子可以用銀手鐲、銀錠、銀條、銀褲帶中的任何一樣作為訂婚信物。此時女方也會給男方信物為憑。男方若反悔,信物可不退;ニ托盼锖螅痘槭摹芬话愕那楦杈蜁S風飄蕩:“兩人的誓言刻在金竹上。如果金竹被蟲蛀,趕快請來啄木鳥。兩人的誓言像籬笆一樣,如果野豬跑來拱,趕快請來虎和豹。”

  哈尼人戀愛分先來后到,只有遇到違規(guī)時才會出現(xiàn)尋一處道路口決斗。決斗時,一幫小伙子圍觀,一幫姑娘在旁邊等待,陌生人最好不要靠近現(xiàn)場。

  三、婚禮

  哈尼人結婚一般選在冬蕎收了以后到第二年祭寨門之前。訂婚后緩沖期期間,如果姑娘不反悔,就由男方找知心朋友找個夜晚潛伏進村把姑娘“搶”回來,臨走前放點錢。姑娘父母第二天早上見到留下的錢,就曉得女兒被男方領走了,也不會去找。即使女方父母反對,也要等到七天之后,女婿回來認親才知女兒下落,只好默認。

  舉行婚禮時,迎親隊伍必須沖破女方送親隊伍的防線把姑娘“搶走”,送親隊伍則向迎親隊伍及新娘投糯米飯團、泥巴團、土灰等,以示惋惜。

  婚禮要在男方家的女室正式舉行;槎Y開始前,新郎與新娘必須同吃一個雞蛋、一條豬腿,表示從此同心同步過日子;槎Y開始時,由新娘向來賓敬酒,周邊老人用歌聲來祝福。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要上山砍回一根柴禾舉行燒火儀式,或讓新娘上山砍一截芭蕉心做道菜給客人吃,表示新娘從此進入新郎家的門了。有的村寨要求新娘穿上婆婆準備的白裙子才能過寨門到新郎家。新娘進新郎家門時,還必須剪下新郎姐姐的三根頭發(fā)為新娘“洗手洗腳”,方能跨入門檻。新婚之夜,有的禁止當晚同房,客人則聽歌手唱歌,大家跳蘆笙舞,通宵達旦。個別地方認為不能把姑娘當牛馬賣掉,不收彩禮。有的村寨要求婚后第二天夫妻同種一塘瓜,有的要去背水。

  新娘回門是在兩月內選一吉日,新娘由公公、叔叔陪同,帶一只雞、一筒酒回娘家住一晚。返回夫家時,娘家會送一點農具之類的東西,便于小兩口今后好過日子。

【揭秘哈尼族婚俗文化】相關文章:

滿族的婚俗文化05-31

哈尼族舞蹈文化07-21

朝鮮族婚俗文化07-12

哈尼族服飾文化07-21

解讀哈尼族歌曲文化07-21

紅河哈尼族梯田文化07-21

淺談哈尼族禁忌文化07-21

哈尼族宗教信仰文化07-21

中國婚俗文化之“喜“字的傳說01-07